青壮,眼看城池就要陷落,他左思右想,觉得高昌的驻军也不多,过来也多半会步伊州野战军的下场,便向北庭都护府求援。
北庭都护府,作为世代镇守伊州的唐军府兵后代,陈文广自然知道他是个什么东西,但北庭都护府在碎叶军的治下一派欣欣向荣之状早就传遍了四镇,那里虽然胡人众多,但都讲汉话,读汉书。
而在武周时期,安西曾经陷于吐蕃人之手,陈文广深知在吐蕃人管辖下的境况,权衡过后,他还是做出了这个选择。
历史,再一次迎来了改变的机会。
......
今年三十七岁的荔非守瑜带了三个碎叶军正规营正穿行在折罗漫山的道路上。
陈文广的选择丝毫没错,在冬季,还是在满眼荒芜景象的折罗漫山(天山东段的称呼)南北能够行军的部队这个世上只有两个,一个自然是吐蕃军,因为它们有庞大的、也就是比牲畜待遇稍好一些的嗢末军。
嗢末军,很少有活过三十岁的,但作为一种消耗品,他们能协助桂军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行军,就算是在冬季,他们也能披着一件单衣赤着脚行军。
虽然如此残酷,但终究孕育出来极度耐寒、耐劳的基因。
还有一个自然就是碎叶军了,他们有风干肉、干粮,完备的军服,以及专门为了应付寒冬给马匹钉上的带有钉套的铁掌。
(给马匹钉掌,唐末才会出现)
与唐军相比,碎叶军的行军有一整套操典来规范,特别是在南北横跨一百多里、处处可设伏的折罗漫山更是如此。
碎叶军的前三号人物之一的荔非守瑜,这位原本历史上跟随哥舒翰参加了函谷关之战的箭术名将小心翼翼带着大军穿行在荒凉的折罗漫山的山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