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试验室(2 / 3)

且很沉重,如果拿着这样的东西外出打仗,自然是有用的,但并不很方便。

作为过来人,孙秀荣一眼就看出问题的所在。

一是镜片的厚度;

二是镜片与铜套之间的连接;

三是镜片的个数。

他将这些问题抛给了贾耽,并提出了大致的改进方法,比如伸缩式铜套,至于如何将镜片磨制的既能达到效果,又能薄一些,小一些,就需要贾耽和他的徒弟们进行大量的试验了。

这需要在另外一个实验室完成。

“磨镜室”。

在小山的背后,有另外一处小窑,正在试验的是陆地所用的五百斤野战火炮。

船用的因为对重量要求不是那么高,故此可以粗糙一点,可以厚重一点,但在陆地上用的就不能如此了,在野外作战时,碎叶军的偏厢车主要装载的肯定是粮草,能够给火炮的空间少之又少。

于是,尽量轻一些,但又不损失太多的质量便成了贾耽另一个任务。

当然了,这些工作全部交给贾耽也不公平,贾耽在这里这是挂着一个名头,真正的工作却是天山大学另外一名对锻冶之术十分感兴趣的人在负责。

席元敬,是碎叶军负责工坊事务的长史席元礼的堂弟,也是经过了碎叶军中小学堂乃至大学的洗礼之人,在一众大学毕业的人中,或许是出身于铁匠世家,就数他对锻冶之技最为热衷。

眼下他是贾耽的助手,也带着六个徒弟在实验室,咳咳,小山另一侧的小窑试验那种陆战用的火炮。

淋钢法、两架风箱提高、保持炉温,这一切都不算特殊的,按照孙秀荣的说法,如果要得到那种钢料,就必须在淋钢时填入锰料,但添加多少,何时添加,是直接将猛料与铁料包裹在一起在窑炉里煅烧,还是另开小窑煅烧猛料,然后在淋钢时同时将锰液淋在熟铁上面。

这一切都要摸索,孙秀荣虽然有经验,但他在上一世的主要工作是打仗、当皇帝,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于是就只能让手下按照自己所记的大概不断试验了。

这种试验已经持续了大约两年时间,其中的耗费自然不在少数,但眼下显然接近成功了。

席元敬获得了如何添加猛料的一整套办法,成功率同样只有不到三成,但三成对于眼下的冶炼来说已经是一个质的突破了。

得到这样的钢料后,将其用砂模铸造法铸成火炮,便能达到孙秀荣的要求了。

五百斤的分量,可以达到船用实际上不止五百斤,多半在八百斤左右火炮的效果,质量可能还胜过八百斤的。

加上车轮,装载火炮部分弹药的车辆,总重量也达到了千斤左右,需要一部独立的四轮马车拉着走才行。

这不是问题,碎叶军的偏厢车可拉两千斤,除了一门火炮,还可装载备用的弹药等。

一千斤,用两匹驮马拉,道路也好走的话,炮兵是不会拖军队的后腿的。

而五百斤重的短管火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在三百斤的两倍以上!

除了冶炼试验场,最多的自然是在室内了。

这里面,有研究机床的,有研究滑轮的,有研究纺织机械的,有研究如何将盔甲弄得又轻又薄还能保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的,等等,不一而足。

孙秀荣在大都护府也有自己的实验室。

在他的最前世,他是学机械制造的,在前一世时在蛮荒的林中就有自己冶炼钢铁制作火炮、火铳的经历,眼下大规模试制自然轮不到他,但用坩埚炼钢法制作一些小物件还是办得到的。

在他的实验室里,火绳枪、燧发枪、短铳,改进后的短弩都已经制作出来了,对于前两者,他并不想立即让他们面世,一来眼下制作火枪用的硫磺、硝石都极为极为短缺,用在火炮上的都有些捉襟见肘,不可能大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