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天山(4)飞越天山(上)(3 / 3)

部和处木昆部的人顶替了,这两部,都与碎叶军有仇,明面上不敢得罪我等,但若是在暗地里,还是容易做到的,眼下是夏季,高仙芝为彼等每人配置一套单衣还是做得到的”

“或许一开始就没有,不,应该是全部调集到疏勒镇了,但越过南天山的只有一万人,另外一万人多半不是返回于阗镇,而是去了焉耆镇!”

“这样就说得通了。至于于阗镇的防务,多半由河西军接手了,看来我还是低估唐军了,估计在几个月以前,朝廷就做好了如何对付碎叶军的准备,对了,眼下河西节度使是谁?”

“是安思顺,据说是安禄山的堂兄”

孙秀荣点点头,此人他也有所耳闻,说是安禄山的堂兄,实际上二人并无血缘关系,因为安禄山是因为继父的缘故才与安思顺搭上关系,但无论如何,他二人都是来自安国的胡人后代是没有疑问的。

在这个时代,因为牙兵以及跳荡营的存在,让边境掌兵大将有了冠冕堂皇培植私人势力的由头,若是该名大将长期在某地任职,就能利用这些逐渐向上爬的牙兵编织一道密不透风的关系网,以后就算他不在此地任职了,也能继续享受到诸般好处。

对于像安禄山、安思顺这些胡人,就更是如鱼得水。

此时,虽然大唐尚武之风依旧浓烈,但与边境地带的胡人相比,终究还是差一些,于是一大帮胡人将领便脱颖而出,像安禄山,他就能在营州附近的突厥人、契丹人、高句丽人、靺鞨人中拣拔勇士,而安思顺由于长期在河西任职,自然就能堂而皇之大量使用粟特胡人、安西胡人。

于是,假若是安思顺秘密派人经沙州进入于阗镇,还是有诸多方便的。

“不过,依着封常清的敏锐,高仙芝多半将调到焉耆镇的军力也统一由他指挥,不过光是在焉耆城、高昌城两地守株待兔,肯定不是高仙芝、封常清这样的人物能够做出来的,那样的话,就算在城下真刀真枪硬碰硬,碎叶军也不见得就会输,王忠嗣、程千里就是前车之鉴”

“嗯,我明白了......”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