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间,人口集中,又经常操练,每个村落还有堡子,就算有敌人来了也不怕”
“但胡人就不同了,就算在冬日没有明显牧草的情形下,彼等也需要将牲口放出去透透气,但由于野外凶兽众多,彼等也不得不学会在马匹上射箭、使用武器,久而久之也精通了骑射”
“但彼等终究缺乏聚在一起习练战阵的机会,都是勉强凑在一起而已,若是出了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精通军略,那汉人自然不能轻易战胜,但在绝大多数情形下彼等都不是汉人的对手”
“眼下你若是让胡人也学会了耕种,彼等又不放弃放牧,那样的话胡人、汉人的优点彼等就兼而有之,岂不是对我等汉人有莫大的威胁?”
“哈哈哈”,听了封常清此话,孙秀荣先是一笑,进而又有些哭笑不得。
“封兄,你何出此言?我问你,夏商之前可有牧户?”
“这个,着实不知,不过那时中原人口估计也不多……”
“对了,肯定人口不多,凡是能种地的地方人口都不多,而牧场所在的地方又远不如中原,以后估计随着人丁越来越大,土地所产实在养不活这许多人丁了,有些人自然会迁到更远的地方,当然了,有的人是被迫的”
“来到草原后,彼等发现想要种地是不行了,不过那时草原上兽类众多,彼等可以通过射猎来勉强存活,此时,彼等肯定尚未学会饲养牲畜,在与兽群的对抗中,彼等的射技、武艺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此时的他们依旧没有办法与种地的人对抗,无他,纯粹靠射猎肯定养不活一个大的部落,彼等只能零星地来到种地的地方劫掠”
“在某一个时间,彼等学会了驯化、饲养兽群,这时其丁口才有了快速的增长,但此时还不是种地的对手,原因很简单,种地的多半住在一起,还有围墙进行保护,又有好的兵器可以利用”
“但放牧的人不甘心,时时刻刻想着中原,但由于力有未逮,往往事与愿违,直到一物的出现……”
封常清带着几分欣赏的神态看着孙秀荣,因为这样的事情若是在读书人内部探讨的话,绝对不会说出像他这样的话,而绝对是会围绕着儒家那一套展开辩论,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孙秀荣却往往出人意表,他可以从其它的层面进行探讨。
封常清也是聪明人,立即意识到他要说什么了,“马匹?”
“是的,一开始,彼等只能驯养像羊、猪这样的小动物,后来才发现大型动物也可以驯养,不过一开始肯定是驯养相对温驯的牛,最后才是马匹,发现马匹的妙用后彼等的战力自然上了一个新的层面,此时,双方的实力开始快速拉近”
“但中原之人也不是傻子,在中国战国时代,当赵武灵王见到了骑兵的好处后自然有样学样,并一举成为七雄之一,此后若不是赵国国君昏庸无能,唯一能阻挡秦国一统天下的就是有着骑兵、战车、步军最为合理结构的赵军了”
“当中原国度一旦大规模使用骑兵后就没有草原人的什么事了,此时,中原国度能够携带少量干粮,拿着优质的兵器深入草原深处去打击草原人,但草原人若是要南下,要不靠劫掠,要不带着牛羊,如何有中原人的轻便快捷?”
“加上操练、战阵、武器、兵书等加持,中原人自然远胜胡人,当然了,若是中原人自己作死,比如晋末时分,那就怪不得别人了”
“本督的意思是,人,一开始肯定都是种地的,但当时适合种地的地方不多,随着人口的增多,有些人自然要去其它地方,最终变成了牧人,谁知道几千年前彼等还是一家?”
“与种地相比,牧户更为艰难,草原规制不全也不严,杀戮无处不在,牧户在放牧时不仅需要时刻提防凶兽的袭击,还有小心其它部族牧户的袭击,整日提心吊胆,哪儿有种地安稳?”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