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有点献宝一样地对他说道:“那次举办之后,朕通过厂卫那边,还有各衙门官员那边,甚至朕的皇亲那边,都有听到,说朕举办的这一次格物学专项科考,让整个京师百姓都赚了好多钱!甚至有不少臣子,还给朕上奏,说这样的格物学专项科考,最好多举办几次!你说,这么赚钱的好事,谁还嫌麻烦?”
一听这话,刘伟超顿时就明白崇祯皇帝说得是什么了。
往小里说,那是赶集;往大里说,那是旅游拉动经济。
总之,全国的有钱人,毕竟在大明朝这个时代,能读书的,基本上都是有点钱的,齐聚京师,那必然要在京师花钱的,京师这边要不赚钱,那后世不少城市搞旅游经济,不就是扯澹了!
于是,刘伟超便笑着对崇祯皇帝说道:“还真别说,这确实是个思路,可以提振经济的。”
“嗯?”崇祯皇帝一听这话,反而有点听不懂了,疑惑地问道,“什么意思?朕理解这个事情,也只是钱从一些人手中到另外一些人手中,钱的本身,似乎并没有增加多少啊?”
“不能这么说的!”刘伟超一听,便给他解释道,“你可以这么想,本来这些钱都存在各自的袋子里,不参与流通,这个钱就无法创造价值。一旦流通,比如吃一顿饭,那商家不就赚钱了,而商家进货的上游,不也是要赚钱了。如果没有这个吃饭消耗的钱,这条线上的整个产业链条就没法带动了!”
“???”崇祯皇帝想了一会,还是一脑门的问号,不解地说道:“可是,就算他们不在京师吃这一顿饭,也同样会在别的地方吃这一顿饭啊!”
这话听得,好像也没毛病。
刘伟超想了下,便知道自己举例有点不恰当,想了下,就给崇祯皇帝解释道:“那我再换个说法吧!比如张叁这次到了京师,看到京师的特产,他就买了。这个在他自己那里的话,他肯定不会买,对不对?”
“嗯,这个是的!”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这一点容易理解。
于是,刘伟超便继续说道:“那就是同样的道理了,这个特产的消费,就能带动这个特产上下游的生产了。卖掉了,要再做出来;卖不掉,就不会再做出来。也就是说,这个买卖的行为,其实是促进了更多物资的生产,这个能理解吧?”
“嗯!”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表示明白。
刘伟超听了,便又说道:“而物资生产出来,就是多了一份物资的钱,就等于大明多了一份财富,这也能理解了吧?”
崇祯皇帝这一次听懂了,带着一点兴奋说道:“也就是说,朕如果多促进一些买如举办集会,加快南来北往,那大明的钱,在总体上会越来越多。也就是说,大明将会越来越富?”
“对啊!”刘伟超听了,点点头回应道。
说完之后,顿了顿,他又补充说道:“同样的道理,你生产出来的产品,要能畅销才行。只有这样,才会去生产更多的产品出来;还有,你的产品,要能卖掉才好,自己这边都买过了,还可以卖国外去……”
说到这里,刘伟超感觉有点跑题了,便及时收住话题道:“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收税,让朝廷能在这个过程中受益,也是你要解决的问题。当然,现在可以先不管,你先大力促进消费,让钱流通起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再说。”
对于这个时代的大明朝来说,经济理论,或者说商业理论都还很薄弱,对于商业的定位,也需要重新调整,要做得事情还有很多。他要是一次讲太多的话,反而会让崇祯皇帝无从下手。
由刘伟超这边指点,一步一步地沟通,崇祯皇帝明白了,再去和他的臣子沟通,这个步骤,已经是两人习惯了的,谁也没想着说改变。
或者,在这样沟通的过程中,有个聊天的对象能说话,也是其中的一个需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