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下线后的测试进行得很顺利。
这并不是说t44没什么故障。
事实上t44的故障很多,毕竟是首款运用一横置发动机又用了新型变速箱的坦克。
这是t44的两大改进,这两大改进也奠定了t54也就是我国的59式坦克的基础。
在t44之前发动机都是纵置的,纵置的好处是中间不需要传动装置转换,缺点是会使车体更长。
坦克这玩意别看车体长一点短一点无所谓,就是这么一点改变对坦克的整体影响是有“革命性”的。
因为坦克车体变短就意味着侧面面积变短了,于是侧装甲的被弹面积减小,更重要的还是在同样发动机功率下车体重量减轻了……侧装甲省下了一大块。
省下的这一大块装甲就可以匀到前部装甲上增加其正面防护,这使t44的最大装甲厚度达到120。
再加上使用新型变速器又进一步缩小了体积,于是t44虽然从重量和机动上看是中坦,但在防护上却与重坦相当,一点都不输于“虎式”。
此时王学新得到的t44是原型车,装甲还没加厚的那种。
然而,知道这些的王学新当然毫不犹豫的就把“省”下的装甲都堆到前装甲上用于增强正面防护。
再加上100滑膛炮及脱穿,t44就变成了在1000米甚至更远的距离上能妥妥击穿“虎式”,而“虎式”在1000米距离却无法击穿t44这个中坦。
这一来两者的差别就太大了。
不过t44正因为两个重大改进……一个横置发动机另一个使用新型的固定轴式变速箱。
这两个东西是新玩意必定会有许多故障,因此史上才会因为“可靠性差”而更多的用于训练。
王学新却不认为这些是什么大问题,t44的可靠性差,能差到“虎式”的地步吗?
人家那“虎式”可是名副其实的重型坦克,维护、保养以及后勤堪称是地狱级别的,十几辆“虎式”上战场都非得趴窝几辆才算正常。
而t44还是中坦,无论是生产难度还是产量或者造价都比“虎式”要好太多了。
可靠性差?
多生产几辆不就行了,到时就算有几辆故障的,不还是有许多能开上战场碾压“虎式”么?
何况八路军还有可靠性好可以碾压鬼子其它坦克的“谢尔曼”……
这差不多就是一种“高低搭配”形成互补了:“虎式”交给t44对付,其它的给“谢尔曼”留点,否则“谢尔曼”不是要退役了?
另外,通过这次坦克的测试后王学新就更是对别林涅科夫这家伙另眼相看了:坦克要是出了什么故障,这家伙就只拿着一把扳手这敲敲那旋旋,马上又可以用了。
王学新在心里把他跟阿列克谢做了一下比较:
阿列克谢是拖拉机厂厂长,他在汽车、半履带车方面是专家,而眼前这个别林涅科夫却是坦克方面的专家。
于是王学新就打定了主意:这家伙一定要留着,华夏缺的就是这样的人才,不管花多少钱都值!
经过测试后t44马上就进入量产,一个月大概能产20辆……这是因为八路军刚刚开始生产准备还不是很充分,史上毛熊开动一条生产线开始生产到汉斯投降不过短短的六个月就生产了200多辆,平均每月生产30几辆。
不过王学新认为这产量已经差不多了,毕竟八路军穷,再加上鬼子的坦克又拉胯,像t44这种坦克开上战场是不是几乎没有战损的存在?
没有战损还需要大批量生产吗?
依旧当作过渡型号吧,等变速器和传动装置一一改进后,直接上59……到时再批量生产也不迟!
这也是近代华夏的作法:不够先进还有待改进的中间型号一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