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整合(1 / 2)

最终王学新也没让班浩林和陈杰风他们做多少试验,王学新直接给出了水银管最合适的数据:直径10,长度1500。

甚至王学新还给出了整体的设计图:100根这样的水银管固定在一个像混凝土搅拌机似的圆柱筒内不断的转动。

之所以要不断转动是因为水银柱在40度时性能最稳定不容易丢失信号,因此要保持圆柱管的温度,转动则是为了让内部水银管受热均匀每根管都在40度左右。

王学新给出的数据和设计让班浩林和陈杰风两人吃惊不已,因为他们按照王学新所说的将这存储器制作出来后发现声波通过时间恰好就在一秒,并且也就是在40度下性能十分稳定。

王学新给出的答案是:华夏除了你们之外还有其它研发团队,他们已经先一步对水银管进行了测试并得出了这些数据。

这再次让班、陈两人兴奋不已……日不落那用的还是纸带及继电器存储的方式,而华夏已经成功用上水银延迟线存储器了,而且还不只一个团队,这显然已经超过日不落而且超过不是一点点。

他们想的没毛病。

这种水银延迟线存储器如果以每根水银管可以存1000位的话,100根就可以存10万位,也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个玩意能存的数据就相当于10万个继电器或电子管,无论是从经济、速度、体积、重量还是从可靠性方面说,水银延迟线存储器都要比继电器、电子管要高得多。

不过即便如此,这种存储器也重达一吨……水银密度大,体积看起来不大重量却很重。

于是王学新就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

炮侦雷达需要带着重达一吨的存储器上战场吗?

如果仅仅只是存储器都重达一吨,那么整台计算机有多重?

带着这重量的计算机上战场合适吗?

于是王学新马上给班、陈两人一个新任务:用电子管设计出炮侦雷达的专用计算机,并尽量减少所需的存储空间和存储单元。

这就是程序员在写程序时为什么要考虑“空间复杂度”的原因了。

现代的程序考虑“空间复杂度”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现代的内存动不动就是多少多少g,一个小程序在其中所需要占用的内存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多点少点无所谓。

但这时代的计算机就不一样了。

如果是继电器或电子管存储器的话,每一位的存储空间都要占用一个继电器和存储器。

水银延迟线存储器虽然好得多,但考虑到要上战场需要尽可能轻量化,于是也要尽可能减少存储空间。

至于程序……因为每个炮侦雷达的计算步骤都是一样的,都是输入三个坐标其中每个坐标有三个数分别是经度纬度和高度,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抛物线的轨迹再与数字地图的数据对照最终得到敌人炮兵阵地的坐标。

这时代的计算机所谓的“程序”就是接线的规则。

由于计算方法全都一样,因此炮侦雷达的程序就一样,也就是所有炮侦雷达的接线规则都一样。

于是王学新就建议班、陈两人直接把这些接线固定下来封装而不是像计算机一样可插拔……计算机的可插拔设计是为了方便编写不同的“程序”,炮侦雷达只需要一个“程序”,于是可插拔这个功能就是多余的。

这么做就可以进一步减轻炮侦雷达中计算部份的重量和体积。

到这一步炮侦雷达的问题就差不多解决了。

之所以说“差不多”,是因为装备这东西并不是说理论问题解决就行的,最终还要能做出来了,毕竟“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的事在装备上时有发生。

不过这就不是王学新需要考虑的,他也只能尽力把每一步棋走好。

有炮侦雷达后就是火炮的问题,王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