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军队的战斗力(2 / 4)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5208 字 2022-03-14

一种是抗拒命令,比如大历三年(768),让安西军离开邠宁,抛弃邠州已经开垦好的土地,建好的屋舍,移镇泾原,军士怒而作乱。

再比如,90年,钱镠命令武勇都去服劳役,挖沟,士兵抗拒劳役作乱。

宝应元年(76),河东节度使管崇嗣“为政宽驰”,对钱粮卡得不紧,慢慢都用各种名目发到了大头兵手里。

朝廷发觉后,派邓景山任河东节度使,查账。但钱都发下去了,你怎么查?

“有裨将抵罪当死,诸将请之,不许;其弟请代兄死,亦不许;请以一马赎死,乃许之。”

诸将怒曰:“我辈曾不及一马乎?”遂作乱,诛杀节度使邓景山。

这三个例子,说明晚唐士兵非常注重自己的利益,并且同气连枝。

后面还有其他类型,比如抗暴,有节度使“为政苛惨”,动不动欺辱乃至杀戮士兵,基本都完犊子了。有人跑路溜走了,还被愤怒的士兵追杀干掉。

此外还有求权、求财,这两类在晚唐与前面两类大概一半对一半,到五代时比例急剧升高,说明士兵们已经从中晚唐时的关注自身利益、抗拒不合理的劳役,开始更多地向求财转变,这也是五代士兵风气急剧恶化的体现。

写这么多,其实想说的是,中唐、晚唐、五代是三個阶段,不要等同看待,士兵的精神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有唐一代,士兵其实非常具有反抗精神,天宝年间就敢殴打判官。不合理的劳役之类一概拒绝,将领嗜杀、欺压底层士兵,下场多半不好。

他们的精神状态、士气都非常不错,该训练训练,该打仗打仗,不服劳役就是不服劳役,谁也别强迫我。钱粮给足,我替你卖命。

这是一种相对健康的状态,谈不上多好,但我想,总比把士兵揉捏得跟面团一样,完全不敢反抗要好。

他们是人,不是机器。面团一样的士兵,面对上级军官的随意、剥削乃至杀戮,面对文官克扣后勤,他们都不敢反抗,处境艰难。这样的兵,你指望他们反抗外敌吗?不现实。

多说一句,以前有人提到制度。其实你们翻翻明朝的制度,允许文官那么苛待武人吗?恰恰制度不允许这么做。

但文官就敢!一个七品县令,你要多大品级的武将在他面前,才不自卑?游击?参将?副将?总兵?

大家都玩弄这种制度,苛待当兵的,这其实是武人地位低下的体现,也是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体现。

宋代有“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明代有把客军遛狗一样赶来赶去,不粮食。这些事情,其实都是社会风气的缩影。即大家鄙视当兵的,他们地位低下,所以有制度也没人执行。这样一种情况下,士兵们如何保持相对高昂的士气?还有战斗力吗?

把军队当救济院,那是不行的。

把军队当丐帮,也是不行的。

……

再谈一谈所谓的“开国精兵”,主要是说北宋初年赵匡胤这支假的开国精兵。

朱温在攻灭山东二朱之后(897),大力整编军队,汰弱留强,将部队压缩到0万人以内,当时有1618万步兵、1.8万骑兵。

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进一步整编,置左右龙虎、左右羽林、左右神武、左右龙骧、左右天兴、左右广胜六军,此时已压缩到15万人以内。

9年10月,李存勖奇袭灭梁,但河东实力较弱,兵少,后梁禁军主力去进攻河东本土了,在黄河北岸,未来得及赶回来,后来都投降了,实力未损。李存勖以少量河东兵编入禁军,共分为禁军(还是那六军)、侍卫亲军(银枪效节、铁林、从马直、金枪)两大部分,兵力没有显著的变化,后梁官员、将领大部留任,属于和平过渡。

再后面的后晋、后汉、后周,基本大同小异,汴梁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