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字帖!”
贺齐与雁嫂的儿子刚满五岁,正是陪着小少爷读书开蒙的时候,雁嫂跟蒋二娘提起自家儿子的时候也满脸骄傲,冷不丁被谢青鹤听见了记在心里,临别之时,谢青鹤这会儿也是身无长物,没什么之前的东西赏赐,于是亲自写了字帖相赠。
贺齐打小在贺启明的书房里伺候,知道东西珍贵,叫雁嫂拿绒布把字帖包了,说“恰好我回去送信,问问少爷怎么处置才好。”
雁嫂有些不舍,嘟囔道“这是蒋先生给咱们皮儿的……”
贺齐不禁好笑“傻婆娘,咱们全家都是老爷、少爷的奴婢,连皮儿都是小少爷的跟班,哪有什么是自己的?”
雁嫂只得扁扁嘴,给他理了理衣襟“早去早回。晚上吃卤肉面呢。”
贺齐匆匆忙忙赶回贺家,很顺利地见到了正在凉亭歇晌消暑的贺静。
隔着一道屏风,贺静正在陪他儿子贺颛玩鲁班锁,他的妻子糜氏则坐在一边剥瓜子,一家子围坐一起,吹着池上吹来的凉风消暑,其乐融融。
听说谢青鹤送了信来,贺静连忙叫侍女接来,一边拆信,一边听贺齐在外边回禀“蒋先生叫小的两口子进屋,赏了一盘子红封。因说是赏给底下人的,小的也不好推辞……”
贺静笑道“先生是个体面人,你们得赏是伺候得好,收下吧。回来我也有赏。”
贺齐又说“领了赏封下来,小的那婆娘才发现里头也有小的夫妇的份儿。厚厚一叠,捏着就吓了一跳,还以为是一沓银票呢……”
惹得一旁的糜氏不住轻笑“不是银票?那是什么?”
“回夫人的话,小的那婆娘用刀拆了红封,才发现原来是一本字帖。”贺齐把怀里用绒布包着的字帖拿了出来,“小的马上就叫婆娘包好,给少爷送来了。”
糜氏听得云里雾里,奇怪地问道“他为何要送你一本字帖?难道是认为你的字写得很差?”
贺静都给她弄服气了,没有搭她这句话,说“既然是先生给你的,你就留下吧。皮儿年纪小,只怕还不懂事,东西你要替他收好。我会转告林先生,让他好好教皮儿写字——想来你也不介意让颛儿跟着学吧?”
贺齐连忙说“连皮儿都是小少爷的,何况这本字帖?正该放在书房里,由林先生处置。”
贺静已经把谢青鹤的信都看完了,说“你等一等,我要给先生回信。”
贺齐手里捧着那本字帖,放也不是,收也不是,很有些为难。
已经有下人抬来了书案,准备好笔墨纸砚,书童正在研墨。
贺静从屏风后边走了出来,拿起贺齐手里的字帖,翻看了片刻,说“这是给孩子书墨启蒙用的字帖,笔锋清润,字骨中正。若是你从别处得来的东西,我就拿田地银钱跟你换了——先生给皮儿的东西,我怎么敢抢?反正皮儿与颛儿一处学字,也不必分得那么清楚。”
贺齐自己就是跟着贺启明书房伺候长大的书童,哪里会不清楚其中的道道?
字帖归属皮儿,还是被小少爷贺颛收走,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少爷读书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书童就是个忙前忙后服侍少爷的陪衬,有上进心知道好歹的孩子才会在服侍之余认真学习,可孩子又有几个是不贪玩的?少爷学不好,老爷会拿戒尺打。书童学成什么样都没人管,伺候不好才会挨戒尺。
贺静说,字帖是皮儿的,不能抢夺。以后叫皮儿跟贺颛一起学习,不必分那么清楚。
——这就是让皮儿跟小少爷一起读书,不是单纯当书童了。
贺齐千恩万谢,还是借口怕保存不好字帖,请贺静转交林先生保存。
贺静方才把字帖收好,回去给谢青鹤写了回信,叫荣华去拿了一千两银票的私房钱,与信纸一起塞进信封,对贺齐说“信交到先生手上。问明白船期提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