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才,戚元敬南下……”吴百朋低声道“对镇海可有影响?”
“当然有。”钱渊点点头,但立即摇头道“尽快上书,无需和总督府那边打招呼,直接上书朝中,请调戚继光入闽平倭。”
“那宁波府?”
“两浙除却惟锡兄外,论文武双全,为首者谭子理。”钱渊笑道“有他在,台州当无恙,可调宁绍台参将卢斌北上驻扎宁波府。”
吴百朋想了想才点头赞同,“除却卢斌,还有侯继高、戚继美、杨文,倒是不缺人。”
“好了,不说这些了。”钱渊举杯道“祝惟锡兄此次入闽,一帆风顺,大杀四方,日后京城重聚……”
吴百朋无奈举杯,“日后在随园重聚,只盼展才能真的酿出好酒。”
钱渊微微一笑,闭着眼睛咬着牙张开嘴一饮而尽。
这句话自然是有玄机的,京城重聚不意味着随园重聚,这是吴百朋第一次在钱渊面前有此明示。
从今天开始,随园将会多出一位名留青史的名臣。
而钱渊的身边,将会多出一个帮手,并不仅仅因意气相投而结交的好友。
淅淅沥沥的小雨一夜未停,第二日清晨雨势反而大了起来,但吴百朋并没有迟缓,在钱渊和诸多佐官的送行中登船而去。
距离杭州不远处的嘉兴府石塘湾,一艘官船正急速南下。
“东翁,昨夜传来消息。”黄师爷扬着手中的信纸,“吴惟锡今晨离杭,东翁可径直入驻巡抚衙门。”
干瘦的赵贞吉点点头,接过热毛巾用力搓了搓脸,“两浙倭患渐息,福建倭患再起,吴惟锡文武双全,调任福建巡抚正合适。”
黄师爷虽然跟着赵贞吉时日不长,但也听得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吴百朋去福建很合适,而赵贞吉觉得自己上任浙江巡抚也很合适……两浙倭患渐息,正需要休养生息,正需要赵贞吉这样的文臣。
但实际上,还有另一层含义。
两浙倭患渐息,浙直总督胡宗宪提编数省是不是可以撤销,手掌数省军权是不是可以撤销,截留两淮盐税还有没有必要?
说的直接一点,浙直总督胡宗宪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说的赤(裸)一点,浙直总督胡宗宪之前有没有贪污军饷,有没有勾结倭寇,这些都是需要查清楚的。
赵贞吉起身走到窗边,看着两岸无绿色的青山,在心里盘算,此番赴任,能不能找到胡宗宪的弱点,能不能将这位严党大员拉下马?
京中传来消息,上个月卧床不起的严嵩,如今又开始轮值西苑直庐了,看上去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赵贞吉紧紧抓住窗框,手腕上青筋毕露,这得熬到什么时候!?
好一会儿后,赵贞吉才回头道“继续吧。”
黄师爷还在那整理条文,他是绍兴人,对浙江诸事极为熟悉,无论是山川地理、人脉关系、各地官员都如数家珍。
“绍兴知府梅守德,当年是被严分宜赶出京的,不过他和李时言有旧。”
“台州知府谭子理,文武双全,独守台州数年,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对了,他是钱展才的小舅。”
“宁波府是最为复杂的,府尹唐荆川主持通商一事,但实际是背后的浙江巡按钱展才主持,此人实是了得,不说文武双全,仅人脉就令人瞠目结舌。”
“听闻浙江副总兵戚继光驻扎宁波府?”赵贞吉低声问。
“不错,此人和钱展才相交莫逆,其弟游击将军戚继美也在宁波府。”黄师爷笑道“他是徐相孙婿,东翁可笼络一二,有展才相助,东翁立能从总督府分权。”
赵贞吉嗤之以鼻,冷笑数声,黄师爷愣了下将话题扯开。
四天前,京城徐府有信使抵南京,和赵贞吉密谈许久,直到这时候,赵贞吉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