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四章 中元将近(2 / 2)

御木记 腊月.初八 2248 字 2021-05-08

香火的。

遂,在中元节,除去祭奠自家先人之外,大小役吏富户们都要出钱出力,提前数日便开始于街道上每相隔百步设一处法师座和祭品台,是谓“施孤”;百姓们也要在田间地头燃清香、烧纸钱、摆置当年收获的新米瓜果,是谓“布田”。施孤,布田,皆为投慰游魂野鬼,以免他们与自家先人争抢香火供奉。

除此之外,官府还要礼聘寺庙里的高僧们于法师座沿街诵经,为那些四处游荡的亡魂祷祝、超度,以免他们怨气横生、四处滋事,令国不安宁、民不聊生。

随着中元节的临近,街道日渐冷清,大家能不出门便不出门,是谓“避鬼”。唯见施孤台上各式各样的祭品高罗。也不知有没有游魂野鬼前来领受,倒是见不少的流浪乞者终得了几餐温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倒也不失为一场广结善缘的盛事。

这场盛事,出钱出资的是朝廷与百姓,而出力最多、最辛苦的则是各个寺庙里的僧人。他们不仅要在沿街的法师座诵经,还得主持办理各种法事祭奠,让有名有主的亡灵得供奉,让游魂野鬼得超度,让世间生者得心安。

也正因如此,大家在中元节期间不仅要“祭鬼”,还得要“酬僧”,这便是要前往各个庙宇捐添香油、送盂兰盆供,是谓“答谢大德高僧”。

一时间,家家户户都在筹备祭奠供奉,凤府自然也不例外。

倚月庐里。

公输鱼、班九、凤拂,三人排排坐,像是等着分果果一般,手托下巴,满脸呆萌(班九脸上的千年静默此刻可以理解为呆萌)。他们一边看着清瘦婆子准备盂兰盆供奉,一边听着楣夫人关于此供奉的讲述。

“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看到他的母亲在地府里沦落进了饿鬼道,便以自身法力送吃食到母亲嘴边,然其母背负业障,食物到了嘴边即刻化为灰烬,不得享用。目连不忍母亲受苦,求助于佛祖。佛祖与他指点,在七月十五日,十方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设盂兰盆供,集合众僧法力,终于解了其母业障,救其母离了饿鬼道……后人沿袭之,每年中元,便于寺庙设盂兰盆供……”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