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定过不了今夜。
但,公输檠却觉得,在半空中与她对视的那双眼睛,伪以表面的满月之明,隐藏眸底的墨玉森然,让人只能沉醉于他的纯美,却看不到他的寒凉。这样的人,怎会如此轻易就死……
廊檐之下,
此时正是灯烛齐明。
滕王府的仆婢们进进出出,汤药一碗一碗地送进去,血水一盆一盆地端出来。铜盆、白巾、污血,那对比鲜明的颜色,在明晃晃的烛盏映衬下,更显得刺目锥心。
内室厢房里,金丝幔帷,香木罗帐,璎珞流苏,沉香袅袅,怎奈,锦衾下那如玉一般的绝华之人,却始终以长睫遮目,气若游丝,半点生机也无。
正在俯瞰的公输檠,可是越看越没信心了,不由地暗暗挑眉该不是当真凶多吉少了吧?回想起晨间的一揽入怀,留在掌中的那一抹沁凉丝滑依稀还在。那眉眼、那声音,举世无两,一颦一笑,皆有摄魂之魅。莫非应了老话说的,过妖易亡?这滕王,生得可不就如妖一般吗?端的不是什么福厚命长之相呢。不过,这等如妖美男,只是如此匆匆地见了一面、抱了一下,便要死了,也有些太过于暴殄天物了吧,可惜了了……
公输檠又在一本正经地胡思乱想,倒是忘了,自己此行的目的,究竟是为了探查正事,还是为了抚慰色心。
刚好,一阵嘈杂声适时响起,打断了她的想入非非。
正是那些宫中医人,皆聚集在这里,像是在举办杏林盛会一般,引经据典、高谈阔论、辩得是面红耳赤、青筋爆出,颇有百家争鸣之势。
有人主张施针放血,方能通了内闭之气;马上就有人反对,说是滕王已经吐了那许多的血,断不能再行人为放血。
有人主张下一道猛药,于险中取胜;马上又有人反对,说是滕王此刻五内皆虚,万万承受不住猛药之烈,还需稳妥为先。
还有一人,一身的宫人服侍,虽是身在那“百家争鸣”之外,却一直在旁紧盯着,且急得顿足捶胸、团团打转。想必应该就是奉旨带宫中医人前来救治滕王成玦的奉宫掖掖首姚丘了。他可是跟在皇帝身边服侍了一辈子的掖奴,最是了解皇帝的心思。既然皇帝口谕成玦不能死,成玦就必须得活着。这便是他捉急的原因。
忽地,融风穿夜如贯翅,半宵春寒凉意起。
一股寒气袭来,廊檐上的公输檠不由地缩了缩脖子。
咦?起风了。
她曲身前行,打算换个位置,避避这料峭的剪刀风,同时换个角度,也能将下面的情形看得更清楚些,却是刚一动,便马上又俯了回去,整个身体紧贴着廊檐,纹丝也不敢再动。
不是风,而是人!
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