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龙道“那是因为你们一年的辛苦所得,都被那些达官贵人以各种名目巧取豪夺走了。”
众人还是有些不太理解,自己的辛苦所得,为什么就被夺走了。
“各位试想,若是不用理会官府的那些苛捐杂税,你们打得鱼买了多少钱就有多少钱入了你们自己的钱袋子,那你们还会过这样的苦日子吗?”
只听其中一人道“我的爷,若是这样,那俺打一年的鱼就能攒下聘礼,早就娶上媳妇儿了,也不用像现在这样打光棍。”说得众人都是哄堂大笑。
祝龙道“各位不要单是笑,其实这位兄弟说得很有道理。就是因为赵宋朝廷每年那么多苛捐杂税,所以才害得大家终年辛苦,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
“本来卖一条鱼十文钱,按道理朝廷收一文钱,那还有九文钱可以入了我们自己的口袋,可如今这世道却反了过来,朝廷要收九文钱,只留给我们一文钱,然而就是这一文钱,还被那富家大户以各种手段骗去。”
有人脑子转得快,立刻领会了过来,喊道“这位头领说的太对了。”其余人慢慢也想通了这其中的缘故。
祝龙接着说道“那被朝廷收走的九文钱去了哪里,去了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达官贵人手里。你们想想,他们每天一条鱼都不用打,却反倒比你们日子过得还舒坦,这合理吗?”
“不合理!”人群顿时爆发一阵愤慨的喊声。
“我听说本朝有位大诗人写了一首诗,里面有句话叫‘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凭什么我们辛苦做出来的东西,却要让他们不劳而获!”
此时人群中的情绪渐渐有些激动。
祝龙道“所以我二龙山要替天行道。”
“替天行道!替天行道!”众人都开始喊叫起来。
邓飞和武松以及三阮也被这情绪所感染。林冲是读过书的,但听了祝龙这番话,也觉得很有些道理。
祝龙挥挥手让众人安静下来,继续说道“所以与其在此受苦,不如随我同上二龙山。即便是不愿上山的,也可随我搬迁至二龙湖,那里再不会有朝廷的苛捐杂税,大家打得鱼,卖的钱,都是自己的。”
“此外,愿意搬家者,每户可领取十两银子的安置费。”
他算了一下,石碣村五百多户人家,一家十两,总共也才五千两银子,他离开二龙山之前摸过家底,拿出五千两虽然数额有些大了,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众人被祝龙大义所感召,而且搬家又有银子拿,何乐而不为,于是纷纷到阮家兄弟那里报名去了。
经过了一晚的忙碌,已经有三百多户当地百姓前来报名。剩下的也被阮家兄弟磨破嘴皮说动。耗费了大半个月时间,终于全村都同意搬迁了。当然,也有不愿意搬迁到二龙山的,祝龙也答应给他们路费让他们自去谋生路去了。
祝龙也没想到动员工作会这么顺利,他还以为至少会碰到一些钉子户什么的,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结果一个都没有,事情出奇的顺利。
当然,这对祝龙来说是件好事,毕竟他可不想把时间过多的浪费在这上面。
不过接下来的迁移工作才是重点和难点。
众人都觉得一次性搬迁到二龙山容易引起官府的注意,而且难度也比较大,所以祝龙提议分批次迁移。
第一批约五十余人,由邓飞做向导带路,阮氏三雄跟着一起。祝龙则和林冲、武松一起留在当地主持大局。
过了将近一个月,邓飞四人回来了,报告称一切顺利。首批到达的五十余人在曹正的安排下已经全都安置好了。
“开了一个好头啊,希望接下来也能如这般顺利。”祝龙感叹着。
这阵子可够他忙碌的了,家家户户都有各种情况需要他去处理,有些老人年纪大了走不动远路啦,有些人家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