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好学不减寒窗苦读之时,每日必早起看一阵书方才去馆中听课,我可是远远不如。”
于慎行笑了笑,没有说话,回身将书本放回书案,随着张敬修二人到了堂屋坐定。
这时,张敬修才将手中的自鸣钟递给二人,说“此物乃是小弟格物所得,可作计时之用,制作简单了些,还请忠伯兄、可远兄莫要介意。”
于慎行含笑道“君平你也真是,上门还带什么礼来。不过,此物既是君平格物所得,那倒要看看其中的奥妙。”
二人研究了一阵自鸣钟,张敬修向他们说着其中的构造及原理,二人听了都是啧啧称奇,赞叹不已,对张敬修这新奇的礼物很是满意。
说了一会自鸣钟后,陈于陛也是到了,他家就住在这边,离王家屏二人这四合院不远。
“诸位,趁着时辰还早,不如便去我那农庄看看。”此时,自鸣钟刚‘当当当’的报完时,钟盘上的指针正指着巳时整。
众人自无不可,当下就带着各自的仆人,坐上马车往城外北郊而去。
到了田庄,正有十几名佃户在田亩中打理着,四人下了马车,立即就引起了佃户们的注意。
这些佃户之前种土豆时,都见过张敬修,当时他们不过只是割了几亩麦子,又在张敬修的指导下种下了土豆,便得到了张敬修一两银子的打赏,是以都对这位年纪轻轻、出手阔绰的大老爷印象很深。
佃户们都聚集过来,跪在地上拜道“拜见四位大老爷。”他们希望张敬修能再吩咐他们做些事情,这样说不定就又可得一笔赏赐。
张敬修看着肤色黝黑,面容粗糙的佃户们,温和道“起来吧,都别跪着了,管事的今儿个可在?”
一个佃户答道“回大老爷,刘管事解着前几天刚收的麦子入城去了。”
张敬修又道“前几天送来的种子可种下了?”
“刘管事都已让小人们种下,大老爷请看,都种在那边了。”那佃户用手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空地。
四月底,正是种玉米的时间。冬小麦一收割,张敬修就派管家张福将那两箩筐玉米种子送到田庄,让人种下。
张敬修满意地点点头,朝佃户们道“你们都自去忙活吧,我自行看看便是。”
佃户们都有些失望,但也只能顶着日头继续去田间干活。
待佃户们散去后,王家屏才笑问“君平昨日所说不同寻常的作物在何处,快带我等去瞧瞧。”
张敬修颔首道“诸位且随我来。”
说话间,张敬修领着三人至那三亩土豆田,历经一月,土豆已是长出了嫩绿色的茎叶,叶子长成羽毛状,像一株株小树般立在田亩中。
“这便是我说的那不同寻常的作物了。”张敬修笑着指向这一片土豆植株。
王家屏三人眼睛扫着整整齐齐的土豆植株,见其普普通通的,并不像是什么奇花异草,毫无不同寻常之处,当下都疑惑地看向张敬修,等着听张敬修来解说。
张敬修微笑道“三位可别看这作物’貌不惊人’,却是从海外之地漂洋过海而来,其在整个大明恐怕也无多少。”
王家屏道“原来是海外方物,只是看起起来忒寻常了些。”
张敬修轻笑道“若是在下说此物可解我大明缺粮之忧,诸位可信吗?”
陈于陛三人皆脸露不信之色,但又知张敬修非是妄言之人,便说道“君平就莫要卖关子了,快与我等说说此为何物。”
“此作物名为土芋,乃是从佛郎机人手中引进,若是培育得当,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张敬修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三人见张敬修郑重的样子不似作假,都重视起来,走入田垄中蹲下细看起土豆茎叶来。
王家屏、于慎行皆出身于耕读之家,倒不会像孔子那般用“吾不如老农,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