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我给阁老提建议(3 / 3)

大阁老 离之渊 4139 字 2021-04-02

心中儿子不早跟他说有些不满。

张敬修笑道“爹爹派人往两广、福建一问便知。”

张居正盯着张敬修问道“你是从何处得知此两种作物的?”

张敬修撇撇嘴,撒了一个谎“儿不久前从一来京的海商口中得知。”心中却在腹诽老爹,这么刨根问底干嘛,

张居正还欲再问,便听得徐阶道“君平既出此言,必然不会信口开河。更何况,若真有如此作物,我等只需将其寻来即可,又何必问其出处?”

张居正道“元辅说的是。若真有此作物,那事不宜迟,我等要尽快命两广、福建官吏去寻,以做试种,尽快推广。”

李春芳有些兴奋道“太岳所言极是,若那土芋、番麦真如君平所说那般高产,不但可在边地种植,缓解粮荒,更可在全国上下推广,届时,我朝将再无饥馑之忧!”

徐阶笑着点了点头,其实他心里是不太相信会有这样高产的作物,但只是派人去寻来试种一番,又不会损失什么。相反,若真像张敬修所说,对于他来说岂不是一件大大的功绩,而且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功。

当下,徐阶问道“此二者形如何物?”

闻问,张敬修将土豆及玉米的外形描述了一番。

其实,这土豆、玉米,还是他在前世看了篇关于‘粮食政治学’的论文,知道所谓的‘康乾盛世’只不过是‘红薯、土豆’盛世而已,因而特意去查过这些作物的引入时间,这才知道,土豆和玉米在此时已经引入沿海之地在小范围种植了,而红薯还只被引入吕宋。

既知有此‘神器’,怎能不尽快通过朝廷之力去推广呢?

要知道,自大明开国以来,就没有一年是不缺粮的。若是土豆、玉米试种所得产量,确实可远超水稻、小麦,到时必能在全国上下推广开来,粮荒自然可解。而红薯也可择机引入推广,届时,大明朝将再无缺粮之忧。

待张敬修说完土豆、玉米之后,徐阶又问道“你言有两点可缓边防之患,还有一点为何?”

张敬修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道“若得粮足,便要精兵。如今卫所之兵,大多犹如农夫,已不堪为用。因而必得练新军不可。听闻朝廷已将戚继光将军调入京中,操练新军,以戚将军之能,必能练出精兵。

而精兵非只是军士勇武、军纪严明,军器同样为重中之重。对于当今军器,晚生以为,当以火器为重。我朝历来便重视火器运用,永乐年间便已创建神机营。然时至至今,我朝火器性能却犹如原地踏步。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晚生以为,朝廷应召集能工巧匠对火器加以改善,并在边军中多配火器营,如此必能对北虏骑兵有奇效!”

徐阶、李春芳、张居正听了皆笑而不语,张敬修见了,有些不明所以。

好一会儿,徐阶方道“仆召集百官商议,亦有多人提出‘城守之具,火器为先’,朝廷也已定下发展火器之议。只是……”。

徐阶叹了口气,接着说道“神机营所耗军饷,更甚于骑兵,以朝廷的财政,又如何能够在军中大量配给。”

说来说去,还是大明的国库太穷……

“原来朝廷早有此议,晚生所言倒是多余了。”张敬修道。

徐阶还是笑着称许道“仆原以为,君平少年才子,擅于文章之道,未曾想对实务亦有此见地。太岳有子如此,实让人心中羡慕啊!”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