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三辽之地(1 / 2)

关东只不过开胃小菜。

平安京大量的战俘已经开始装船,运往辽北。

扬州、福州、温州的大船跨海而来,长门州港口千帆竞立,一队队的倭人青壮被撞上大船,鲸海(日本海)上百舸争流。

随船而来的还有江浙等地商贾,他们最先嗅到商机,海产、金银、珊瑚等都是抢手的货物。

还有倭女。

刘知俊看不上,总有人看的上。

特别是有姿色的女人,中土的达官贵人们需求旺盛。

而一些姿色不好的女人,也被随船送到了辽北。

工部的计划是在定理州(海参崴)修建港口,然后大肆扩建勃利州,以勃利州为基点,向北修建大型城池。

辽北物产丰饶,棒打狍子水舀鱼,随便扔些种子在黑土地上,就能收获茂盛的庄稼。

原始森林一望无际,参天大树无处不在。

所产的灵芝、人参、鹿角、貂皮等物,中土趋之如骛。

留给女真野人实在太可惜了。

他们根本无法打开这块土地的优势。

历时三年,郭崇韬终于在勃利州打造出一支军队,招收熟女真、生女真、契丹人、汉人、室韦人,六千之众,习以战阵,结以恩义,教以忠节。

完全唐化之后,爆发更强大的战斗力。

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冰天雪地视若等闲。

枢密院仿照旧制,命名为安远军,属于厢军编制,配给的装备也多是二流。

但开春第一战,安远军兵分三路,深入林海雪原,捣毁黑水女真部落三个,斩首两千级,陆续虏获男女老少五千。

女真人大为震恐,纷纷向更北的苦寒之地迁徙。

也有生女真走出林海雪原,主动拥抱文明的火焰。

郭崇韬皆招抚之,纳之以归民,教习唐言,还多次向朝廷请求加派宣教使。

迁徙而来的汉民分得土地房屋,穿起皮毛,烧起壁炉、土炕,家中温暖如春,也就不觉得冷了。

而这块土地上从来不缺食物。

肥鱼野物,应有尽有。

南北朝的时候就出现了窖藏菜,《齐民要术》有记:须即取,粲然与夏菜不殊。

有足够的利益,刀山火海都有人闯,辽北的冰天雪地又算什么?

只要愿意迁徙辽北,不仅分田分房,还免除三年田赋。

汉人永远不缺开拓精神,更不缺吃苦耐劳的精神。

而倭人奴隶的到来,解决了辽北最缺的人力问题。

大量被划为皇庄的黑土地建设成农场,第一批倭人青壮成了农奴。

有了人力,辽北也有了勃勃生机。

肥沃的黑土地被开垦出来。

在这个时代,辽北土地上的资源几乎是无限的,有力的支撑了辽东、辽西的崛起。

商人总是最先嗅到机会的。

河东、河北、中原的商人纷纷向北,做起了木材、药材、毛皮、牲畜生意。

间接的也带动了河北与河东的发展。

金融改革的红利逐渐展现出来,民间成立大量商会,商贸空前活跃。

从北平府向东至营州辽阳府、龙泉府、勃利州,向北至大定府、仪坤州、临潢府,两条商路,宛如两条血管,将三辽之地的资源源源不断送往内地。

会宁州宣慰司高家,在河北广有人望。

高思继回妫州振臂一呼,被裁汰的牙兵牙将像找到了亲爹一样,河北道粗略统计,约有七千户随高思继远赴会宁州。

几乎掏空了妫州一半的人口。

河北道一些受不了唐军约束,也不愿安生过日子的强人,提了半辈子的刀剑,除了砍人,根本就不会别的,也纷纷投附高家,去辽北杀人放火。

会宁州在辽北拔地而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