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四方形势(2 / 2)

倭人的来意也并不单纯,告了王审知一状,说王审知伙同海寇,劫掠九洲、四国等地,掳掠人口、金银,罪恶滔天,罄竹难书,要李晔严加惩办,还递交了醍醐天、皇的国书。

言辞倒是恭敬,但恭敬中又能看出些许傲气。

此时的倭国正处于平安时代,吸收了三百年大唐的文明成果,国力得到长足进步。

李晔是天子,小本子自称天、皇,这不是白占便宜吗?

也足见他们的狂妄。

倭人来之前,应该是做足了功课,知道王审知属于地方割据势力,跟大唐有本质矛盾,来个借刀杀人。

倭国使者的到来,也将倭岛纳入李晔眼帘中。

西方能从内卷的循环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把目光放到了海洋。

大唐若想从内卷的怪圈中走出来,必须看向海洋。

地缘态势上,倭岛自古至今都是华夏的绊脚石。

倭人向北,可以半岛为根基,图谋辽东。

倭人向南,便是中土最膏谀的腹地。

李晔的大唐陆权也要,海权也要!

也许这代人无法完成,但李晔要把基础打起来。

其实一个国家能走到什么高度,关键在第一二代引路者的眼界与水平。

赵大玉斧一挥,这不是我的,那不是我的,云南、安南全都不要,朔方、河陇也没了。

赵二搞暗斗搞女人,个中翘楚,其他的就算了……

所以,李晔个人觉得汉武帝算是天纵奇才了。

至于倭人使者,李晔交给李巨川处理。

眼下,李晔关心的唯一问题就是顾全武的海军了。

未来能不能和平解决福建问题,就看他给不给力了。

甚至以后进攻辽东,他这一路水军作用也非常重要。

只要能提升战斗力,朝廷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浙东宣教司的评价是初具其形。

几场剿灭海寇的战斗,打的有声有色。

华夏有近两万里的海岸线,尽管历代王朝都忽视海洋,但沿海百姓却重视,唐末大乱,不少人出海讨生活,海面上飘着的其实大部分是中土人,还有半岛人,以及大食人。

除了顾全武,李神福也在莱州组建海军。

以备征伐辽东之用。

阿保机或许意识到时间的急迫性,开始猛攻渤海国。

这一次再无保留,连汉人也投入攻城之中。

扶余城摇摇欲坠。

大諲撰征发全国青壮,向北方深山老林中的靺鞨求援,也向大唐求救。

渤海国也是靺鞨人建立的国家,跟大唐渊源甚深,高句丽倒了,获益最大者其实就是靺鞨与契丹。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