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伐梁之策(3 / 3)

熟悉。

这不是王朴的平边策吗?

“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

“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攻虚击弱之法,不必大举,但以轻兵挠之。”

李晔至今还记得平边策中的几句经典名言。

后世把此文与《隆中对》并列,号称五代第一雄文,话说王朴晚死几年,赵大还不一定能扑腾起来。

赵大自己都说过,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

虽然大唐与汴梁的形势不同于历史上后周与后唐。

但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

平边策中的策略拿来用一点都不过时,唐军与梁军沿洛阳、汝、蔡、颍、寿、庐、和、扬对峙。

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

梁军已成疲军,大唐在国力上隐隐超过了汴梁,还有河套、山丹、青海的战马供应,轻兵挠之之策完全可行!

就算汴梁实力强大,这么挠下去,朱温也扛不住啊。

刚好驻守光州的朱瑾以骑兵见长,驻守宣州的周云翼也是擅长轻骑,再配合李神福的水军,想怎么挠就怎么挠!

而且此举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必大举,不用大举耗费国力。

唐军避实击虚,有利则进,劫掠粮草、百姓,无利则换个地方再来一遍。

进攻者因为主动,所以优势要大一些。

当下,李晔把脑中记得的平边策结合时下局势,说了一遍。

李巨川“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陛下真乃天降神人!”

李巨川这么吹嘘,王师范也不能落在人后,一把撕烂案几上奏表,“陛下天纵之才,胜臣百倍千倍,古今奇谋,无出陛下此策!”

李晔倒是满脸火烫,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无耻的抄袭者,不过这马屁还是让人心花怒放的。

“哈哈……”李晔尴尬的笑起来。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