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侧目淮南之际,宣州反而波澜不惊。
自杨行密回宣州之后,闭门不出,也不会会见臣僚,对安仁义兴起的叛乱也是视若无睹,大小政务皆交由世子杨渥打理。
这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甚至一度令安仁义的叛乱更加猖獗,兵锋之下,安仁义裹挟青壮,眨眼之间,滚起一支七万人大军。
加上他本人的名声,淮南顿时风声鹤唳。
然而看似一帆风顺的安仁义,却并没有势如破竹,扬州纹丝不动。
南国之财赋人口在江淮,江淮之腹心在扬州,这座在隋朝被称为江都的大城,即使经历了唐末血火,扬州依旧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城,杨行密据有淮南之后,以淮上三十六英雄的徐温镇守,文人严可求、骆知祥为辅翼,短短六七年间,扬州又兴盛起来,直追汴州。
安仁义就是被徐温挡在扬州城下。
任凭他如何进攻,都无法撼动此城分毫。
也正是因为徐温的表现,淮南境内才经历了最初的慌乱,慢慢镇定下来。
大军临城,徐温站在城墙上,人如其名,不温不火,对潮水一般攻城的叛军面露轻蔑之色。
“贼军围城月余,大王为何还不派援军,莫非……”骆知祥把剩下的话咽回肚中。
徐温淡然道“大王自有天命在身,我们与其在此揣测,还不如把心思放到何如击败安仁义上。”
严可求笑道“安仁义起兵,占尽天时地利,若是引军西下,直接攻打宣州,恐怕此时淮南半壁都落在他手中,可惜此人志大才疏,勇猛有余,智谋不足,贪图扬州富庶,当真是鸟为食亡人为财死!”
徐温轻轻一笑。
周围将士见主帅如此神色,心中大安。
叛军攻了一个时辰,士气便已经衰落下去,安仁义本部只有一万余人,其他的都是裹挟的青壮,看似人多,其实攻城全无章法,又缺少得力大将,仗打成这个样子,也就在情理之中。
“徐温小儿,可敢出城一战!”就在战事将歇的时候,城外传来一声大吼。
一将骑着黑马如乌云一般席卷而来。
红翎青甲,背后一张大弓,手上一把长槊。
此一人的气势,足以媲敌万军。
城上弓箭木石皆奔他而去,但此人往来冲驰,弓箭木石追之不及。
“安仁义急了。”严可求笑道。
骆知祥道“将军切莫中计,安仁义身为主将,犹逞匹夫之勇,是自取灭亡之道。”
徐温道“非也,安仁义想射杀我身,而我何尝不想诛他之心?”
随手取来亲卫一张盾牌,靠近城头,“安将军别来无恙?”
城下安仁义于奔马之上弯弓搭箭,呼吸之间,长箭如电。
徐温只是轻轻斜了一下盾牌,便已挡下长箭,笑着对城下道“故人重逢,何至于此?大王待你不薄,当年你走投无路,不容于孙儒,是大王不计前嫌收容你,你就是这般回报大王?”
安仁义面色羞惭,“呸,此一时彼一时,本将冲锋陷阵,擒杀孙儒,已经报了杨行密收容之恩,淮南土地,杨行密取得,本将就取不得?”
徐温还是轻笑,“安将军天下猛将,当然取得,只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倾巢而来,顿兵扬州城下一月,久攻不克,润州若再有个三长两短,将军又成丧家之犬矣。”
安仁义脸色一变,“休要危言耸听,本将攻陷扬州,立即可起兵十万,到时候,淮南还不是本将指掌之物。”
徐温的轻笑变成大笑,“白日做梦。”
安仁义大怒,连发三箭,但徐温已经缓缓退入城墙之内。
嘴上虽然在狡辩,心中却是一片寒凉,他仓促起兵,不敢进攻宣州,以为扬州刺史徐温名声不显,是颗软柿子,没想到往日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