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二章 野心勃勃(2 / 3)

如一百三十年前一样,唐人衣冠,唐人风物。

两天之后,张承业、韩偓、赵崇凝的奏表前后脚送到。

没人反对归化策的推行。

张承业提议选派皇子坐镇天唐府,以示大唐的收复西地的决心,同时大规模组建辅军屯垦放牧。

韩偓提议河陇的唐民也有科举之权,大量兴办武营,教化下一代。

赵崇凝则提议今年收成不错,可以全面降租,鼓励百姓垦荒。

三人建议都中规中矩。

天唐府既然与京兆同级,一位皇子坐镇,更具有说服力。

如今诸皇子中,德王李裕十二岁,又是嫡长子,是最合适的人选,西北的寒风最能磨砺人。

这算是李晔对李裕的考验。

总归是这具身体的血脉,若是昭宗的血脉里真能出一个雄才大略的继承人,李晔也不会介意心中的那点隔阂。

至于河陇地区科举权,倒也是笼络河陇精英的手段。

还有降税,肯定是要推行的。

李晔召集李巨川和刘鄩,对归化策的税赋进行了修改,河陇地区唐民收两成赋税,但商税、盐税、徭役皆不免,化民收三成赋税,归民四成,下民五成。

同时关中田税降为两成半,庄户降为三成,耕牛和农具免税使用。

事实上,每个中原帝国在立国之初的时候,都是轻徭薄赋,但随着朝廷的腐化,吏治的败坏,各种摊派、苛捐徭役随之而来,加上官吏欺下瞒上,中饱私囊,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帝国轰然倒塌。

乾宁三年十月,天唐府一纸诏令传遍整个河陇,归化策正式推行。

士子随着唐军分赴各地,区分百姓等级。

毕竟是沦陷了一百三十年,又加上战乱频仍,论恐热四十年轻的暴行,基本斩断了唐人大族的传承,绝大部分百姓都处于化民和归民阶段。

即便是天唐府,唐民也只占十分之一,下民十分之二。

三四成的赋税,对河陇地区的人来说,是从未有过的轻徭薄赋。

不管归民下民,唐廷好歹承认是民。

吐蕃统治时期,全部是奴隶,连做人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当然,不管李晔的归化策对他们多好,总有人不识抬举,仗着山高林密,跟唐廷对着干。

李晔重新修改了军纪中百姓的定义,但凡手上拿着武器,三劝而不降者,即为敌人!

李晔没什么圣母情怀,将士也是他的子民,不能流血又流泪。

这些野人土匪,正好可以用来练兵。

杨崇本被送到兴唐府时,整个河陇地区寒风呼啸。

六月兴兵,才四个月就扫平了河陇。

其中固然有李茂贞的功劳,杨崇本率陇右五州而降,节省了不少时间,唐军也少流不少的血。

杨崇本跟李晔年纪差不多,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此时却是一副潦倒模样,胡子拉碴的,看来在杨师厚手下没少吃亏。

“昔日邠州一别,两年不见,朕想不到会在此地再见到你。”李晔感怀起来。

“罪将无颜面见陛下。”

“有颜无颜,今日不都见了吗?”李晔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心中却是在想如何处置此人。

以五州之地归降,功劳不下,但鉴于此人前科,李晔也不敢用他,把他放在枢密院养老,又觉得浪费人才。

此时的唐廷太缺少这样的方面大将。

特别是此人表现出来的心机谋略,简直是一把利器。

很大程度上,杨崇本战略目标跟李晔重合了。

所以,李晔大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杨将军觉得我军下一步当如何?”

杨崇本唯唯诺诺道“陛下一年之内,取朔方、河陇,武功赫赫,然大唐饥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