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灵堂斗殴(1 / 8)

我去古代考科举 吕颜 10039 字 2021-09-17

“闭嘴!”孙推官怒喝一声,偏偏又不能对田子健几个衙内如何,只能站起身来,努力的在脸上扯出笑来,“可是南宣府小三元湛姑娘?”

小三元不如何,可关键是湛非鱼师从顾学士,别说他一个七品的推官得罪不起,即便是楚知府也不敢得罪顾学士的高徒。

看看陈家,堂堂三品学政都铩羽而归,他何德何能敢得罪湛非鱼,嫌脑袋在脖子上待久了吗?

“小三元?”田子健几个衙内虽然只喜欢逞凶斗狠,可毕竟也是官宦子弟,也都请过夫子上过私塾,自然懂得小三元的重量。

可年纪这么小的秀才?还是小三元,关键还是个姑娘家?

刷一下,一群衙内看稀奇的瞅着湛非鱼,难怪刚刚这么嚣张,这小姑娘不单单自己有本事,只怕来头也大啊,也不知是哪个书香门第培养出来的。

七八岁就考了功名,想想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在干什么?走鸡逗狗还是在上房揭瓦?估计也就能把自己名字写的端正一点。

“学生南宣府人士湛非鱼拜见孙大人。”湛非鱼正式的给孙推官行了一礼。

甭管接下来会不会撕破脸,礼仪得周全,不能落人话柄,读书人就这一点不好,重名声,处处都受到掣肘。

孙推官避开了湛非鱼的行礼,又还了一礼,他虽然朝廷命官,可也就是七品而已,湛非鱼才多大年纪?

即便她因为女子不可能入朝为官,但她可是顾学士的弟子,一旦到了及笄的年纪,皇子都嫁得,他一个小小的推官哪敢受她的一礼。

“南宣府小三元来了淮安府,本府有失远迎那。”清朗的笑声自门口响起。

湛非鱼回头一看,却是一温雅中年人,头戴玉冠,广袖长袍,乍一看和明三公子有几分相似,可再一看便知道两人有本质的不同。

明三恃才傲物、狂放不羁,可套用明山长的话小儿子其实就是个二愣子,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

楚知府君子端方、儒雅俊朗,可淮安府的四品知府,又岂是明三那般赤诚之人,只不过把城府谋略都隐匿在如沐春风的笑意里。

不等湛非鱼行礼,楚知府朗声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

这是一上来就要考校湛非鱼,在场的人除了刘礼外,其他人都学过四书五经,至于记得多少那就因人而异了。

湛非鱼行了一礼,“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田子健撇撇嘴,这几句自己也能答上来,就听楚知府继续道:“知止二字何解?”

大学之道是《大学》开篇第一句,楚知府问的似乎是湛非鱼回答的第一句:知止而后有定。原意是知道目标所在志向才能坚定。

但联系前一句“止于至善”,孔圣人和儒学都强调君子德行,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放在首位的便是修身,所以知止更深层的乃是止于至善的意思,本意是说人如果追求学问,得先知道求学的是为了什么?

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或者是为了功名利禄,若是后者就没必要学下去了,求学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达到至善之境。

湛非鱼熟读四书,此刻也是立刻答道:“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孔圣人曰:不可则止。何解?”楚知府并不诧异湛非鱼的回答,却是再次追问了一句。

《论语》中,孔圣人曾两次提到过“不可则止”,也就是说该停就停,不需要勉强。

刘礼已经是一头雾水,跟听了天书一样。

田子健几个衙内一开始还能听个一知半解的,这会都和刘礼一样,脑子里一团浆糊,一会儿知止,一会又不可则止,一会朱子,一会又孔圣人,之乎者也简直比杀人利器还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