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传千古。
有诗才者,一声狗屁都能写成流传千古的佳句。
不提这一茬还好,一提起林夫子登时怒了,屈指就往她头上敲,“你还敢说?自古几人有咏絮之才?你熟读诗词歌赋,不会吟诗也该会吟!”
“夫子,我诗词歌赋这一窍还没开!”湛非鱼厚脸皮的把头往前伸了伸,无赖的开口“夫子,你多敲几下,说不定就把我打开窍了。”
被气笑的林夫子瞅着耍赖的湛非鱼,“不管是口义还是墨义,你都强过许多人,怎么偏偏卡在诗赋上?”
所谓口义即是口头回答释义,墨义则是提笔作答。
湛非鱼打算后年参加县试,林夫子每日都单独给她讲解《四书》,她见解独特,不说独辟蹊径,也是难得的通透之人,再加上信手拈来的名言佳句,日后不管做策论必定出彩。
“笑一笑,十年少,夫子若是老了,学生怎么对师娘交待。”湛非鱼打趣的笑着,蹦蹦跶跶的进了屋,这才有几分稚童的顽劣活泼。
将书包放了下来,湛非鱼拿出了要晨读的《千家诗》,探头往门口看,“夫子,今日不学诗了吧?”
“你且读着,午休时为师带你去乐山居。”林夫子想到那些传言,刚松快的神色又凝重了几分。
乐山居?湛非鱼一愣,“夫子你捡银子了?那儿的碧螺春一两银子一壶!”
这一下轮到林夫子诧异了,眯着眼打量捂住嘴巴一副说错话的湛非鱼,“知道的倒不少,你跟着谁去过乐山居?去的是雅间!”
“我说是道听途说,夫子你信吗?”湛非鱼睁大眼无辜的笑着,乐山居的茶好喝,搭配的糕点也好吃。
瞒不过去了,湛非鱼蹭蹭走到林夫子身旁,瞅了一眼空荡荡的庭院,低声道“此前有幸帮过一位大人的忙,对方来自禁龙卫。”
禁龙卫?林夫子这一下是真的震惊了,放眼大庆朝谁不知天子直辖的禁龙卫,明卫保护帝王安全,暗卫则调查三司无法查的重案要案,禁龙卫对三品之下官员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
私塾一年十两束脩虽然不便宜,但包涵了中午的一餐,也笔墨纸砚和书籍。
“你父亲竟然带湛非鱼去乐山居!”王氏有些不喜的皱着眉头。
乐山居是上泗县最大的茶楼,也是文人学子最爱聚集的地方,但茶水不便宜,林夫子都舍不得去,这一次却拿了五两银子带着湛非鱼去了。
“快到九九消寒文会了,小鱼写诗不行,爹也是带小鱼去见识见识。”林修远笑着解释,自己也跟着爹参加过。
王氏看着半点没有怨愤的儿子,又是欣慰又是难受,远儿心胸宽阔是极好,但湛非鱼却一而再的占了便宜,王氏又有些不甘。
进了茶楼被小二招呼着在大堂靠里边的位置坐了下来,林夫子开口道“可知乐山居的寓意?”
“取自《论语》·雍也篇,知(zhi)者乐水,仁者乐山。”湛非鱼收回打量的目光,摇头晃脑的继续道“乐山乐水得静趣,一丘一壑自风流。”
看着故意卖弄的湛非鱼,林夫子幽幽的开口“既然如此不如赋诗一首。”
呃……湛非鱼垮了脸,可怜巴巴的瞅着林夫子,今天难道逃不过诗词二字?
看到小二把茶水送过来了,湛非鱼立起身倒茶,殷切的笑着,“此情此景谈诗论词多伤感情,夫子,不如喝茶。”
因为文会快到了,来茶楼的文人墨客少不了要谈论几句,谁的诗才惊鬼神,谁又妙手偶得佳作一首。
说到兴致高昂时,更有人当场赋诗,引得一阵阵夸赞,若是诗写的的确好,乐山居的掌柜不但会免了茶水钱,还会把诗抄录下来粘贴在茶楼东边的墙上,供来茶楼的文人们品读鉴赏。
“刘兄可听说了那传闻?”邻桌的青衫男子笑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