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仅为其不低的待遇,日常还会安排先生为他们授课,所以进了这汇贤楼,除了不能再考取功名外,只要做完日常工作,还是有机会继续读书的,因此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进来的书生们很快都接受了这份工作,且都做的不错。汇贤楼内挂着的很多对联诗句,也都是招进来的书生所作,有几个优秀的据说因此而有了才名,并引得众多权贵前来招揽。但奇怪的是,哪怕这些权贵愿意为他们支付高额的赎金,竟无一人因此离开汇贤楼,一时间汇贤楼因文人风格和众才名在王都名声大噪,引得众多文人雅士纷纷慕名前来。这些文人一开始并不是都是心存善意,毕竟弃文从商在这些文人眼里是自甘堕落的象征,而这些人却有了才名是这些清高文人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名为拜访实为挑衅,但经过几轮诗、文、书、画、艺等比试之后,不仅让大部分文人心服口服,还让汇贤楼几位才子的名声更胜一筹。于是众多文人更是对这汇贤楼趋之若鹜,更以能参加汇贤楼举办的各种茶会为荣。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哪怕能来这里的人都身份不凡,这里的侍者依旧能够一视同仁,而客人对待这些侍者也不会如对待普通小二那般居高临下。
这汇贤楼还有一个让刘贤玉觉得有趣的是,这里的小二叫书童,再高一级别专门服务包厢客户的叫书侍。比书侍再高一级的叫书卫,书卫一般只在茶会上或是其他文人社团举办文会邀请时才会露面,日常来这吃饭普通人是见不到的。
此时的刘贤玉还不清楚这汇贤楼的情况,只是觉得与众不同,猜测背后的东家势力应该是不会比清音小筑的差。甚至刘贤玉还在想,能开出如此与众不同饭馆的东家会不会是自己老乡,或是帮这人出谋划策的人是她老乡。
想的正出神的刘贤玉没注意到走在她前面的端王停了下来,等发现时头已经撞在了端王背上,端王李重润身子一僵,然后又若无其事的继续迈腿进了包房,其他人见主子不吭气自然也都装作没看见,那带路的顾戎见状眼神一闪,眨眼间又恢复正常,笑吟吟的把端王等人请进包房做好,待将众人安置妥当后这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