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重心转移(1 / 2)

事实上,包括佟养性在内,甚至是努尔哈赤等人,都存着硬挺待变的心思。

如果说是被动,倒也不全对。因为以往发生的事情有不少明证,才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比如熊廷弼的沉浮,比如辽东明军的粮饷短缺,比如将帅不和造成的漏洞和破绽。

如果没有这些变化,后金也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战果,在辽东争战中占据优势。

象萨尔浒之战,象辽沈之战,还有广宁之战的前半部分,都是明朝在用人和后勤上出现了失误,才被后金抓住机会。

而熊廷弼的第一次起复,调兵遣将、严加防守,让后金无机可乘,也只能龟缩不前。

从广宁之战的挫败到现在,明朝方面的布置相当高明,可也过去了两年多,时间不短了,也该有些变化了。

哪怕只是明朝的皇帝生出了急躁心理,想着尽快结束战争,也必然会在明军的行动上有所体现。

明军急攻进取,正是建奴比较希望出现的结果。步步为营,稳固推进,却是建奴所头痛,并认为是最难对付的。

退而求其次的话,就是在海州或其他要地,利用坚固城防,采取防守反击,击败明军。或许,一场胜利能促使明朝皇帝产生误判,或是明廷朝堂上生变。

总之,后金方面不得不采取有些被动的打法,这也是各种因素结合所造成的。包括兵力、粮草物资,以及统治区的不稳等等。

但建奴显然并不知道明朝皇帝有多么稳,更不知道支撑待变和坐以待毙相差不大。

努尔哈赤和佟养性以为在海州的布置已经是最强了,不说固若金汤,至少能抵挡明军半个月以上。

等到明军久屯坚城之下,人因马乏,再出动骑兵快速反击,胜利可期。

算盘打得挺好,判断也算准确,明军确实在准备进击海州,将辽南四卫全部掌握在手中,为大反攻占据更有利的战略态势。

此时,盖州卫城已是戒备森严,将领士兵都盔甲鲜明,即便是脸上流汗,也不敢懈怠。

最近半个来月,从辽西已经陆续调来了祖大寿、朱梅的两个混成协,分驻于娘娘宫、梁房口关、平山。

再加上张盘的混成协、新组建的磐石混成协,以及先期移驻辽南的辽镇金国凤、黄龙所部,在海州南面的明军已经达到了六个混成协的兵力。

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任谁都知道一场大战就在眼前。目标都不用想,便是辽阳的第一道外围屏障——海州。

但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确切的行动计划,只能自己猜测。到了今天,才是正式揭晓的时候了。

熊廷弼走下跳板,虽然没顶盔贯甲,但高大的身材,满脸的胡子,穿着御赐飞鱼服,目光四顾,不怒自威。

“末将参见熊大人。”

张可大、张盘、黄龙、祖大寿等人单膝跪拜,齐声参见。

熊廷弼点了点头,沉声道“有礼,诸位将军请起。”

待众人起身后,熊廷弼扫视一圈,微微露出些笑意,说道“劳诸位远迎,某感激不尽。这便入城议事,莫要在这太阳底下挨晒了。”

“末将遵命。”众人躬身再礼

熊廷弼翻身上马,在众将的簇拥下直接进城,来到一处大宅院,便是总指挥部所在。

辽西以广宁地区为屏障,为防线,利用堡寨和广宁城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基本上不怕建奴来攻打。

所以,熊廷弼经过请示后,以何可纲等将领为指挥官坐镇,以两协人马担任广宁地区的防御。而把四个混成协的军队调至辽南,军事重心也随之而变。

当然,军事重心的改变也是秘密进行的。这与明军在辽东的布置有很大关系,使建奴很难获悉。

在与建奴有可能交战的前线地区,比如广宁、盖州和辽东的凤城、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