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感恩崇祯帝(1 / 2)

崇祯皇帝心里清楚,无论是流寇、旱灾还是建虏,最近几年大明的核心问题在北方,至于东林党老巢所在的南方,崇祯皇帝则压根没太放在心上。

这些酸儒搞贪腐搞内斗是把好手,也仅止于此罢了,崇祯皇帝也承认论搞权谋不一定玩得过这些人,但他也没打算跟这些东林党人斗权术。

他坚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是徒劳,只待他大军练成,便教大明换新天。

不大会儿功夫,内阁的几个大叔大爷们相伴而来,崇祯皇帝也不客气,直接指了指座椅,五人先后落座。

王承恩则很和适宜的端来一壶茶水,先给崇祯倒上,继而给杨嗣昌等人也倒上,而后规规矩矩的侍立在崇祯身后。

“此番叫诸位前来,主要是因为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山陕灾民问题。

孙爱卿抄没之钱粮皆用马车运送,速度比较慢,想来应该还没走出山西多远,杨爱卿你回去便准备一下,明日就动身去山陕。

朕允许你从此车队分取四十万石粮食、五十万两白银,用于赈济两省灾民。

但是你要记住了,咱大明朝廷如今还内忧外患,朕给你分出的这些钱粮,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你要把郝刚用在刀刃上。

哪里灾情重,哪里的百姓更需要赈济,赈灾钱粮如何分配,你都要亲自去核查,勿要听信当地官员的一面之词,还要时刻提防他们的糖衣炮弹。

杨爱卿,朕对你期许很重,但中兴大明的担子也很重,你要时刻牢记。”崇祯皇帝对杨嗣昌道。

崇祯皇帝不喜欢说场面话,语气虽和缓,但是个人都能听出崇祯对杨嗣昌的信重,而杨嗣昌本人也被崇祯的一席话感激的不行。

“陛下请放心,臣定遵循陛下旨意,即便当地官员说的天花乱坠,非亲自勘察之地臣不放一粒粮食。”杨嗣昌虽然不太明白糖衣炮弹是个啥东西,但仍旧十分坚定的回复道。

“四十万石粮食不见得够,到了那边可与孙传庭接洽,让其协助征集粮食,并尽快把抄没的田亩分给百姓们耕种。

但你的主要任务是赈灾,不得干预孙传庭的军民政策,另外到了那边要多动动脑子,不要一味的只是发钱发粮,要多为朕做宣传,让百姓们知道最困难的时候,是朕勒紧了裤腰带帮的他们,要懂得感恩。”

崇祯皇帝想一出是一出,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杨嗣昌则认真的把崇祯的话都记在心里。

“陛下,若是时间允许,可让杨阁老召集些百姓挖沟渠引水,离河远的可多挖井,假以时日或可缓解灾情。”内阁首辅温体仁提议道。

“妙极!温爱卿所言极是。”崇祯皇帝不吝夸赞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这世道人都要饿死了,若是有人管饭,条件就是干活儿,这些人绝对会争着抢着去干,连工钱都不用付。

按照后世历史记载,从崇祯元年到崇祯十七年,北方年年闹灾,挖渠挖井绝对用的上,甚至崇祯皇帝连碑文都想好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感恩崇祯帝’,妙啊!

先是免除赋税,后又分发田地,继而开粮赈灾、兴修水利,人心都是肉长的,崇祯皇帝不信两地的百姓还肯跟着闯贼干。

但崇祯随即又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土地兼并的根源,以前朝廷将土地分给百姓,百姓困难时便将土地贱卖给士绅阶级,那么以后呢?这种事情还会不会重演?

“还有,这次去山陕,告诉孙传庭,抄没的土地可分配给百姓耕种,但土地的所有权归属朝廷,百姓只有使用权,此事对朕非常重要,杨爱卿你可听明白了?”崇祯皇帝十分慎重的道。

没有所有权,就无法交易,可暂时免去被士绅阶层吞并的风险,崇祯皇帝首先想到的便是后世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可太香了,九年义务教育诚不欺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