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避难所内迫切的需要一款机器人,可以应付各种极端气候,极端地形。甚至是水下作战的机器人。
但是这种机器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草!
我可真笨。现有的指挥体系,所有的安排都是基于人来设计的,那么相应的想要发挥出最大作用的话,用人形总是没错的。
而且人形机器人虽然没有性能不会特别突出,但是确是胜在均衡。没有明显的短板。
想着张龙就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工作之中。
一周之后张龙的工作台上躺着一台比成年男子略微高的机器人。
机器人头部集成大量的传感器,同时外壳采用的是一种存存在无意中发现的合金材料,可以抵达一发近距离反器材狙击枪射击。
但是同这种材料韧性极差。除了护甲之外张龙找不到更加适合它的而去处。至于骨架为了能够再减重的基础上,确保能够保持足够的韧性。张龙为了这种材料可是费劲了心思。
可以说大部分的时间其实都是花在了合成这种材料上,避难所资料库内原有的要么是性能不够。要么是造价太高无法大规模应用。造价相对较低的性能有太差。做做家用机器人尚可。但是用于战争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最后张龙把目光放到了碳纤维上,经历了四天的失败,就在张龙都快以为这种材料不存在的时候,终于是把它碰到了。
极强的韧性,称重能力,密度最够低,这几点极为重要,足够低的密度可以为整个机体减重,这样的话耗费在驱动机体本身的能源就会大幅度降低,相应的机体高速运动的时候惯性也会降低。
这样就有更多的动力去完成别的动作,更长的续航时间。
足够的韧性是为了在承受巨大的撞击时,可以通过变形的方式来吸收一部分动能,降低被一击销毁的可能性,虽然外装甲可以挡住,反器材狙击枪近距离的射击,但是问题是可以挡住弹头不代表可以挡住伤害。
如果骨骼韧性不够的话,巨大的动能就可以秦松毁坏掉机体。骨骼的韧性足够的话,其实可以变相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当机体告诉奔跑的时候,腿部所承受的力无疑是巨大的,相较于之注重硬度的骨骼,有些韧性的骨骼所打造的双腿,就会在每一次脚落地的时候通过形变的方式回收一部分动能。
原理和弹簧类似。战争中最最频繁的机动动作便是移动位置,每一次移动,每一次脚落地,都可以回收哪怕是一小部分的动能,那对于整体续航的提升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所以张龙才会在这种材料上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甚至是存存都停下所有的研究专心的进行着建模模拟,存存强大的计算物理,才是张龙可以在四天内找到这种材料最大的依仗。
但是现在的这具机械还不缺少了一个最最重要的东西。
能源,没有与强大的躯体匹配的心脏。那这个躯体就是基本上是个废物。
当然其实张龙的心中对与能源的选择早已经有了自己的安排。
同位素温差电池。当然不是现在航天用的那种辣鸡货色。而是从系统商店里兑换来的,
另外一种则是锂空气电池。其实这种电池,存存早就有了完整的生产流程。在对于材料的大量实验中。存存不仅仅是完善了计算材料学,同时产生的副产物,各种物理性质都很奇怪的材料也有不少。
其中恰巧有解决锂空气电池结晶问题的碳纳米薄膜。只不过是对于避难所来说,么有必要大规模生产,所以存存只是为了应对极端情况下,重聚变发电机故障导致避难所能源危机所以生产几组大的做成了一个临时的备用能源储备之后就把这技术丢在一边了。
而现在正好是锂空气电池重见天日的时候了,超长的使用寿命,超大的容量,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