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出乎预料(1 / 3)

天唐锦绣房俊 公子許 2959 字 2021-01-21

李承乾踟躇半晌,终于在房俊与于志宁的劝说之下,下定了决心。

一贯以来,他都是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去面对储位之争,即便心焦如焚几近崩溃,也是乖宝宝一般唯唯诺诺,任凭父皇处置。

可是事到如今他也明白,一味的恭顺懦弱,非但不能使得父皇心底多升起几分怜悯之心,反倒让父皇觉得自己没主见、不强势,更加减轻了自己在父皇心目当中的分量。

该争的时候就得争。

然而道理虽然明白,但是自小养成的对于父皇的敬畏,却使得李承乾心里直打鼓……

房俊与于志宁又予以一番鼓励,这才告退离去。

李承乾一个人沐浴更衣,坐在堂中坐了半晌,深呼吸数次,攥了攥拳头给自己打气,这才鼓足勇气,起身走出丽正殿,前往太极宫。

这个时候依然接近傍晚,浓重的乌云黑压压的聚集在头顶,将天空遮挡得阴暗一片,愈发增添了心底的压抑。

一阵风吹过,雪花有一次飘飘扬扬的落了下来。

李承乾走在太极宫的小路上,感受着雪花落在脸上的沁凉,心里不由自主的替那些赶赴辽东的船队担忧起来。

诚然,兵部运输军械的行动晚了一些,导致北方冰封在即,尤其是辽东苦寒的气候一旦降雪,军械的运送便会搁置,只能等待来年春天。如此一来,所有的责任就需要晋王去背负,如此巨大的失误,对于晋王声望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但李承乾却不愿意用这种方式去稳固自己的储位,因为这就意味着辽东大军的备战出现了纰漏,势必会影响到来年春天的东征。

东征高句丽,父皇将会御驾亲征,这是一场国战。

前隋之所以覆亡,除去隋炀帝横征暴敛、动摇国本之外,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发举国之兵、倾全国之力征伐高句丽,却折戟沉沙、铩羽而归,不仅将国力耗尽,更使得皇帝的威信尽丧。

如今大唐东征若是失败,纵然不至于如同前隋那般顷刻间分崩离析、灰飞烟灭,但是建国以来无数朝臣与天下百姓积攒下来的国力将会虚耗一空,想要再恢复至如今的模样,不知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甚至于,到底能不能恢复至如今的国势都很成问题……

储位固然重要,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可若是用国运来换,李承乾不愿为也。

心思沉重之下,举步迈入神龙殿。

地下燃起了火龙,地板上铺了花纹瑰丽的西域地毯,踩上去软绵绵温暖厚重,很是舒服。

李二陛下正坐在窗前的书案前执笔批阅奏章,玻璃窗外庭院幽致、雪粉纷飞,墙边的青铜烛台上燃了十余根蜡烛,将御书房内照得一片明亮。

“太子来了啊。”

李二陛下抬头瞅了儿子一眼,又低头在奏章上写了几个字,然后合上奏章,放下毛笔,站起身伸了一个懒腰,揉了揉酸胀的腰身,笑道“正巧东海那边送来了一些螃蟹,太子有口福了,稍后陪为父一起享用。”

“喏。”

李承乾应了,见到李二陛下跪坐到了另一侧窗前的案几前,赶忙上前跪坐在案几旁,执壶斟茶。

想了想,也给自己斟了一杯。

李二陛下抬起头,深深的看了太子一眼,唇角略微挑起,拈起茶杯呷了一口茶水。

放下茶杯,见到太子也喝了一口,便看着窗外的飘飘落雪,轻叹一声道“这才入冬没有多久,尚未至三九天,便已经连降大雪,关中今年冬天怕是不好过啊。”

李承乾道“父皇不必烦忧,瑞雪兆丰年,明年必定春和景明、风调雨顺,百姓能够有个好收成,国家的赋税更上一层楼,父皇御驾亲征也定然所向披靡。至于今冬,有京兆府与各县协同,更有救灾应急衙门协调各部,足以确保百姓安然过冬。”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