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5 / 8)

沉醉的黄丝绢 金参98 10809 字 2021-01-16

者是老师常推荐你看一些什么书?”

倪潇儒说“这倒不是。我老师从不刻意推荐什么,他认为,他喜欢的书,我不一定喜欢,他适合的书,我不一定适合。书只有程度高下,喜好不一,很难有好坏之分,只要看书都是好的。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身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另外,英国哲学家弗?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高尚,逻辑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他不主张推荐什么,因为所荐之书必是自己所读所好之书,不能拿自己的喜好去勉强人,等书看多了,自己便会选择,此时推荐实为多余。我觉得,书,无论古今,读了以后,能使人长志气,增见识,去贪欲,发悲悯,生美感的都是好书,但读无妨。袁中郎袁宏道说“读所好之书。”这话说的极是。我觉得,除了读自己喜欢的书这一点外,同时还应是适合自己读的书。遇到坚深难懂的书,即便它是世上奇书,即便它是圣人所著,也不要勉强去读。因为,此时火候未到,功力不济,应留待日后去读,方可受益。袁中郎还说“读不下去之书,让别人去读。”一个刚受启蒙教育的小学生,看《三字经》、《千字文》这一类书正合适,因为他能看懂听懂;若逼迫其看《易经》、《资治通鉴》这类晦涩坚深的书,那境况恐怕会完全相反。据说,很多英国人终身都不愿看莎士比亚的作品,这是因为启蒙时期,老师逼迫他们背诵莎翁的作品所埋下的恶果。”

倪潇儒一边说一边接过本子。这是一篇科普作文,严文丽已在句子下划了红杠杠“人会感冒,会打喷嚏。同样,地球也会感冒,也会打喷嚏。不过,地球打喷嚏时会地动山摇,让人惊心动魄。因为地球打的喷嚏就是地震。正是地球会打喷嚏,才打出“世界屋脊”——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正是地球会打喷嚏,才打出了那沧桑巨变。”他说“这段文字写得妙啊,形象又有深意,用词也十分恰贴。林语堂说“文学之美不外是达意而已。”这位同学做到了。”他又随手拿过几本来翻看,之中有几篇作文的词语已相当丰富,一些议论极有思想性,表现出了很好的思考力。只是有些词语的用法略欠恰当,稍显勉强。他笑着说“文丽,我觉得是不是有些吝啬,还可多给一些赞美鼓励的评语。”

严文丽随口说“你还嫌我小气呀?”

倪潇儒笑着说“这倒不是小气不小气的事情。我想,老师的责任,或者说学校的目的,并非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拥有大胆独特的思维能力,用现有的知识去思考未知世界,要让学生有独立的动手能力,去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型,这才是教育者的终极目的。诺贝尔奖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因思考获得的。”

“这个道理我也是晓得的,我是从词语的本义和用法的角度批改的,如果给多了怕会误导他们。”严文丽解释说。

“这个不会的。我念书时也这样,看到一个好词语就千方百计的想着用,甚至不惜为这个词语去虚构一个情节,编写一段句子,反正有那么一股非用不可的冲动,有时自己都觉得勉强,但又舍不得割爱。但我老师给的评语却是“这个词很优美,但用在此处不很恰当,建议查一下字典,掌握它的涵义和用法。不过没关系,能知道这个词语就是一件好事,以后总有让你用的机会。”这样的鼓励反而让我深刻地记住这个词。”倪潇儒接过严文丽的话茬说。

“怪不得,你常把老师的话挂在嘴上。哎,你的那些作文本还在不在啊?能否找几本来,让我学学你老师是如何写评语的,同时也好让我有幸拜读你的大作呀!”严文丽调皮地说。

倪潇儒也反讥说“还有几本藏着,这次回家一定带来。你尽管揶揄我好了,没关系的,反正我这人脸皮厚,已厚到不怕出丑的地步,居然不自量力,敢把文理不通的作文拿出来班门弄斧。”接着他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