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忽闻恶讯扑面来(一)(1 / 4)

我在江湖做女侠 弓诚 4524 字 2020-08-28

这是一个礼乐崩坏的时代,列国征战至今,皆无义战。

占据中原的魏国,本该一统天下,却陷入内患,内乱频频,权臣篡位;吴国偏居江东,不思北伐,却只看盟国的三分地。

所以杨伊点出这点之后,诸臣皆无话可说。

临近新年,本来该安歇热闹的长安城中,此时的舆论却是骚动不休。

事情最初的起因再简单不过,当然就是皇帝一意孤行,执意清算积弊、剥夺滥恩滥荫的行为了,不过说来可笑,这中间引发的骚动本身却是颇有波折的。

一开始朝廷处置这件事情的时候,由于无法确定事前被抄家的那几家是否与此事有牵连,所以很多利益相关者都带着强烈的试探情绪进行了流言传播与讽刺行为,这是第一轮舆论上的骚动。

针对的明显是皇帝与朝廷的新政策。

但很快,朝廷便以一种极为强硬的姿态回应了这些人。

不仅仅是朝廷加大了对追夺滥恩滥荫的力度,而要命的是,这些人理论上的首领人物,也就是最大的指望翰林学士兼礼部侍郎杜轸直接公开表达了对朝廷的支持。

皇帝更是亲自下旨,着锦衣卫大力调查之前数日流言蜚语及那些歪诗源头,并以内卫直接破家搜捕,在这个时候,那些人的试探与讽刺行为反而迅速停止了。

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很清楚的,是知道自己这些旧时代的残留是没有真正力量的。

可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这些昔日权贵主动销声以求平安过渡的时候,一件事几乎同一时间传开,吴国前任皇帝之子梁王孙壾,败兵退至江陵之后,竟然带兵直接顺江逼入建邺夺位,城头变幻大王旗。而后,就是魏国丞相、晋王司马攸悍然登位,宣告天下,两国几乎是同时发动的政变,当然,魏国之事,这是天下皆知早晚就会做的,曹魏还有不少宗室,如今在幽州举旗,还打着魏国的旗号。

也就是说,如今天下,成了四国了。

辽东的魏国,中原的晋国,西边的汉国,江东的吴国。

这局势极大的刺激到了现存的官僚体系,在野士大夫太学生,以及寻常百姓,如今大汉京中后续的舆论骚动,更多的是这些人发起的。

几十年了,这些篡位贼子,得位前后,总是要拿出些东西收买人心、建立威望的,那么敢问又该如何收买人心,建立威望呢?

当然是一场辉煌的胜利了!

故此,这个时候,战争已经由不得汉国打还是不打了,便是不愿打也要打,便是魏吴两国不想打仗,也要率大军与大汉决一死战的!

连年征战,汉国百姓也有了疲乏,自然要议论了,当然了,也不是没人带着一点乐观心态,说晋吴两国如今的新主,是真正有才能的,接下来说不得反而会从大局出发啊,主动与大汉议和。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要议和,那和又是好议的吗?并州、司隶、荆州、交州,这又要怎么讲?若是要退,皇帝岂能愿意?说不得‘和’到最后,还是得战!

总而言之,说来说去,不管这些人具体看法如何,却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既然敌国高层发生这等惊天动地之事,那么接下来肯定要直接波及到国家层面,而这种时候,朝廷必须要快刀斩乱麻,迅速结束那些无谓的内部‘波澜’,集中精力应对敌国。

这种情况下,原本对‘收回滥恩滥荫’持中立态度的其他人士,立即转变方向,选择了对朝廷与皇帝政策无限制的支持。

说白了,如今新皇的政治威望本来就是极大的,来自于率领大汉顶住了之前魏国的入侵,还收服了几十年未曾收复的故土,战略上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而没有任何一个老百姓,包括官僚、权贵,愿意再经历一遍景耀六年之变,多少原本高高在上的子弟儿女,在景耀六年那一役,被魏人肆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