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两难(2 / 4)

我在江湖做女侠 弓诚 7522 字 2020-04-10

控局势,而后大量提拔名士,并且与公然反抗自己的袁绍,王匡等士族代表进行和解。

总的来说,早年间的董卓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普通的地方豪杰的形象,武勇过人,但其一旦得势便无法无天的个性逐渐暴露出来,最早察觉的或许是他的老上司张奂,后来的张温,以及提拔过董卓的袁氏应该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因为时局问题,始终没有有效抑制董卓,最终导致董卓上位。

而上位之后,董卓虽然短暂地表现出了政治头脑,但最终还是压抑不住自己爆棚的个人欲望,导致逐渐失去他仅有的一点人心。

甚至在决定迁都长安之后,董卓可能开启了破罐子破摔模式,完全放弃了所谓政治野心,开始发泄私欲,董卓有野心,有能力,具备成大事的很多条件,如善于结交,有头脑,狡猾等等,但最终权力膨胀之后,私欲也逐渐膨胀,其狭隘冲动,贪财好色,残忍弑杀的阴暗面开始显现,并完全占据了他正常的头脑,最终他也亡于自己的阴暗面。

当然此时,董卓还没有暴露的这么明显,他此时正处于危难之间,他任青州牧,这可不代表汉帝此时就信重他了,这是一个多方妥协的结果。

青州士族被屠杀,这对汉帝来说,其实是一个好消息,而董卓也不能去的太快,不然等朝中的督邮来查,他恐怕就不好交代了。

督邮,督者监察,邮者遍历,督邮类似于皇帝的钦差,是皇帝的人,比如之前,董卓在河东太守第一年的时候,视察河东的督邮,曾拒绝董卓的钱财,这不能说督邮是个清官。

按照一般的路数,这个时候确实应该吹嘘督邮是个清官了。只是督邮拒贿,却是和政治形势息息相关。

经过了李儒的仔细探查,董卓才理解了督邮拒贿的缘由,督邮执行的就是刘宏打击党徒的政治方针,而当时董卓和士族交好,河东士族昌盛,那么董卓就是被打击的党徒。

若不是李儒及时的交好十常侍,献上了大批的钱财,恐怕董卓这河东太守之位都做不好。

说到这里就要提一下党锢问题,皇权,并不是专制独裁横绝一世的,最起码大汉朝的皇权从来都不是这样。

大汉朝的皇权始终受制于政治形势,为君臣关系所限制,甚至如今大汉皇权衰落,因为之前连续多个小皇帝,外戚宦官接连争权,而士族则不断的壮大,皇权名存实亡。

到了现在,士族已经壮大到,皇帝只有通过外戚、宦官才能不稳定地从士族代表的朝臣手中夺取权力。

这一形势经过几任帝王的努力,如今已经有所转变,灵帝之前,桓帝时代已经通过党锢手段打击了官僚,建立了部分优势。

而为了巩固这一优势,汉灵帝开始尝试打着尊儒的旗号打破儒学家学垄断,比如公开儒家经典,并以多种取士方式尝试打破以儒学取士的传统,比如建立鸿都门学。

可是士族作为社会实力派的典型代表,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为了打破皇权的这一优势,朝臣放纵黄巾作乱,抓住黄巾大起义的有利时机,迫使汉灵帝解除党锢。

而无数被限制的士族,就是因为这个政治形势,在黄巾大起义期间,凭借军功入仕,这些人若是刘宏收拾完了黄巾,他们就是下一次党锢的针对目标。

从大汉朝廷角度来看党锢针对的目标,若说罪名,其实也仅仅语焉不详地说了句“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罪名也仅仅是“诽讪朝廷,疑乱风俗”。

然而即便如此,从这几句话来看,以卢植为首的士族代表,在黄巾之乱中的表现,就属于典型的“交结生徒,更相驱驰”。

更重要的是,因为刘宏的压制,卢植战场表现不佳,已经失势,这样,在权力博弈中,卢植势力属于各方都不会重点保护的派系,所以,卢植会让出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