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的?你怎么做到?是用现代人的认知,对当时的满州人进行降维打击吗?”
“如果要彻底打垮他们,肯定要用降维打击。即使不用这样,只用一个办法,至少能保大明百年国运。”
—————
“是吗?什么办法?”
“迁都。”
“迁都?”
“对。崇祯有个贤妻,就是周皇后,不仅容貌端庄,而且温良恭俭。她曾经向崇祯提出过迁都的建议,这对大明来说,无异于一剂救命的良药,可惜被崇祯这个偏执狂当成了耳旁风。”
“为什么迁都就能保证大明不亡国?”
“正如金国当初没有灭了南宋一样,现在就说说后金,如果崇祯迁都,那么后金就会陷入和他们的女真祖先相同的境地,我假设一下,你就明白了。”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因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称为‘衣冠南渡’,前两次是因为‘永嘉之乱’和‘安史之乱’,第三次就是因为北宋灭亡,赵构渡江,在杭州建立南宋,大批中原百姓为躲避金兵,跟着朝廷南迁。因为发生在宋高宗建炎元年,也叫‘建炎南渡’”。
“如果当初崇祯听了周皇后的建议,迁都南京。把辽东、京城乃至整个长江以北的军队全部调往江南,吴三桂也不会投靠满清,不会把五万明军精锐和二十万辽东百姓拱手送人。”
“那么,就会有大批的中原百姓跟着中央政府向南迁移,就会出现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衣冠南渡’。北方地区连年的自然灾害,本就导致人口锐减,再出现大规模南迁的话,整个北方地区就会出现大量的无人区。让满州人入关,把空旷少人的北方地区扔给李闯的农民军和满州人去玩,会不会很热闹?”
“那李自成的农民军有没有可能投降了满清?”芷兰问。
“不会,李自成在清军和吴三桂的联合追杀下都至死不降,如果和满清单挑,更不会投降了。再说他当时的兵力十倍于清军,双方极有可能因为争夺势力范围而杀得你死我活。”
“满州人入关时,满州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加到一起,总兵力才十万出头。这十万兵力,如果要长途奔袭,跨越辽阔的北方,去渡江攻击明军。那么后勤供给就会出现大问题。”
“前几次入关作战所带的粮草,只够在京城、直隶附近转转。如果一直向南进军,无论如何是不够的。那样,就要将军队化整为零,分散开来,到处搜寻,或买、或抢沿途百姓的粮食。在大片的无人区里,无粮可买,可抢。小股的清军,还可能受到农民军的袭扰,那么这些清军真的到了长江边上,还能有多少战斗力?”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清军入关后,能不能做出渡江攻击的决策都未可知。因为满清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存在着几派势力。顺治六岁继位,就是各派势力妥协的结果。”
“如果真的占领了中国北方,满清内部就有可能出现分歧。就像一群强盗合起伙来出去打家劫舍,在没有抢到财物的时候是最团结的。在当时,北京城以及周边地区大量的财富近在咫尺,却抢不到手,这激发了满州人的斗志,使他们变得空前团结。”
“一旦占领了广大的北方,有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既得利益,很多人就会丧失了斗志,急于跑马圈地,划分地盘去了。就很难形成渡江作战的一致主张,最后斗争的结果,很可能会激发内部矛盾,甚至分裂。”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避敌锋芒,迁都自保,以图再战。用空间换时间,将战线拉长,将敌军分散,慢慢消耗。从古代到近代,都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方法。只要中央政府不倒,哪怕国土沦丧,屡战屡败,但是仍然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凝聚力。”
“如果崇祯明白这个道理,集结明军精锐,从容的把江南本就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