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一十七节 匕现(1)(2 / 3)

令司马公……司马公赠儿臣临别一语……”

“其曰重耳在外而存,申生在内而亡……”

刘据的瞳孔猛然放大。

他岂能不知刘进说这句话的意思?

直白的说就是父亲大人,儿子我已经让了很多了。

甚至为了大人而远遁河西……

“哼!”刘据哼了一声“那么太史公可有曾教过太孙‘郑伯克段于鄢’的事情?”

郑伯克段于鄢所说的故事,自然人尽皆知。

但,刘据的意思,却隐藏在这个故事之外。

郑伯是君,段叔是臣。

然而,郑伯却因郑后武姜的缘故让段叔居大城——鄢!

这于理不合,所以埋下祸患的起因。

故,刘据所言,实际上暗指当今天子为武姜,而刘进就是那个段叔,他是郑伯。

当代武姜(天子)让当代段叔(刘进),逾越礼制和传统,立为太孙。

这是对他这个当代郑伯赤裸裸的打压和欺压。

刘进在居延一年多,自然听得懂自己父亲的言外之意。

他深深吸了口气,顿首再拜,道“儿臣不敢忘扶苏之事!”

扶苏的教训,深刻的让人痛心!

扶苏自以为孝顺,自认为忠诚。

坦然受死,引颈待戮。

结果是秦国宗庙社稷,崩于一旦。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烽火连绵数千里。

高帝建都长安后,用了七十年三代人的时间,才堪堪恢复了秦代的元气,及至当今天子,汉家才能收复秦代的新秦中(河套),将匈奴驱逐到漠北西域。

刘进在居延这一年多,日日夜夜,都和张越在一起。

自然早被科普了无数次扶苏故事。

是以,他怎么敢再重蹈覆辙呢?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回朝后的所见所闻,让刘进坚定了内心。

他的父亲,太子刘据身边的大臣、文官以及支持者,大都是来自齐鲁吴楚的古文学派的儒生与豪强贵族们。

而在他身边,汇聚的支持者,大都是今文学派,以公羊学派为主的文官士大夫加上以武将功臣为核心的军功贵族。

他若退,未来下场自不用说。

更可怕的后果,恐怕还在后面。

他父亲身边的人,为了争权夺利,为了稳固地位,也为了斩草除根,消除祸患。

恐怕必然清洗公羊学派以及北地军功贵族。

公羊学派的文人还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然而,北方军功贵族,哪里是那种肯伸着脖子等死的人?

届时,随便找一个借口,就可以打着他这个太孙和英候的旗帜,效仿当年的项伯打着项燕的旗帜起兵。

于是,汉室南北分裂、混战,将不可收拾!

所以,他只能挺住!

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更是为了他的父亲、祖父,以及刘氏江山社稷。

“哼!”

“扶苏?”刘据怒目而视。

刘进的话与态度,提醒了他,也让他想起了数日前,他曾收到的一封信。

那信是有人悄悄放到他案头的。

不知道是谁写的。

信上只说了一件事情家上,陛下与光禄大夫金日磾等谋,欲建太孙为储,而尊家上为太上……

当时,刘据嗤之以鼻。

压根就不相信那信上的内容。

在他看来,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

但,这几日来的种种,却让他不得不相信,不得不考虑那样一种情况的可能性!

而父为太上,子为帝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