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太祖皇帝虽说允了其镇守广南西路,并许其独占二市舶司,专理海外贸易。但却只同意其世子与家人先去广南西路就藩。以天下尚未平定为由,对于其本人始终不同意其立即就藩的要求。
不过为了安抚该人,也是考虑到事关重要。太祖皇帝在伐蜀,对前唐发起最后一击的时候,最终起复其继续统军。与已经晋封为长阳郡王的黄邺、卫国公尚让,分统大军十余万兵分三路伐蜀。
只是在具体部署的时候,却是以长阳郡王黄邺、卫国公尚让为主,只给其步军三万以做偏师。太祖皇帝此举,明显是打算用自己的亲侄子黄邺,取代这位桂林郡王在军中地位。
但这位桂林郡王却是利用尚让所部,与最后残余兵力主力在剑阁相持不下之机。率军走三国邓艾平蜀之时旧路,携带十日之粮食,绕过当面主力潜行七百余里,直插成都平原。
不过半月时间,连破江油、绵竹等数城,击破前来拦截之万余,率先进抵成都城下。闻齐军已经进抵成都,身体本已经被酒色掏空的唐僖宗惊吓而死。继位之皇太弟李晔在内无粮草,外已经无勤王之师的情况之下。被迫率成都行在之文武大臣、宗室千余人,以及城内外三万大军开城出降。
进入城中之后,桂林郡王约束部将,安抚前唐宗室、重臣。除将弄权多年的大宦官田令孜、杨复恭凌迟之外,不杀一人、不取一财,将唐宫财物一律封存。并派出使者携带太子诏书,招降在成都失守之后进退无门,只能困守剑阁十余万。
后奉调押送前唐王公重臣回京,以灭唐之功受封丹书铁券,其桂林郡王爵位由传承三代改为世袭罔替。卸任尚书右仆射,以枢密副使的身份兼任参知政事。上书太祖皇帝,以天下初定民生凋敝,劝太祖皇帝轻赋税、徭役、重农桑。
并根据前唐之安史之乱后,官制混乱、封爵混乱,藩镇拥兵自重,不服朝廷调遣的前车之鉴,重新定制大齐朝官制。制定了以文官治理地方,武官不以任何形式担任兼任地方官员,不得插手地方官员任命之文武分开定制。
金统十八年,吐蕃一部大举入寇。此时已经身体染病的桂林郡王,在太祖皇帝三次下旨征召,并承诺制定已久,却因为太祖原因始终未能实施的皇子分藩制,立即着手开始实施之后,率军抱病出征。
青海湖一役,以两万铁骑大破青海吐蕃诸部联军十余万。后一路追击,相继打破吐蕃数十部落斩首数万。平定吐蕃收兵之时,又在青海湖西北方向,击破得知吐蕃战败,前来打秋风之甘州回鹘五万大军,先后收复甘州、肃州。
虽未能恢复前唐鼎盛时期在西北之疆域,但经过此一战,将大齐西北边界推进到了张掖,甘州回鹘在河西走廊只剩下酒泉一郡。金统十九年,在外连续征战一年,心血已经耗干的桂林郡王,行军至兰州病逝于军中。
在其灵柩返京之时,太祖皇帝率太子、在京诸王,并文武百官亲自出京迎接。命缀朝三日,并传召天下禁民间嫁娶一月,京城禁歌舞三月以示哀悼。半年之后,太祖皇帝驾崩于长安大明宫,太子也就是太宗皇帝即位。
合上这本《太祖本纪》,黄琼也只能摇头苦笑。他总算知道历史究竟是在什么地方转弯的,原因恐怕就出在这位打仗有一手,生意也做的异常兴隆的桂林郡王身上。当初天下,与其说是太祖皇帝打下来的,还不如说是这位桂林郡王打下来的。
这位桂林郡王的所作所为,让黄琼心中多少有些疑惑,甚至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这位桂林郡王身上的谜团太多了,很难让人判断出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不过相当于秘书的书记官,怎么就能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之下,只凭五百骑兵就敢斩杀大将?
指挥不过数万人马,居然能与占优势的打的有来有往,最终还一举击败了十余万敌军?同州之战,太祖皇帝猬集在关中的齐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