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不能轻易的死去。
当然了,寇季也存着一点私心。
如今大宋将帅之才太少了,任何一个战死,对大宋而言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寇季觉得,似曹玮、狄青、种世衡等一类的名将,是可遇不可求的。
特别是狄青这种草根出身的名将,就更可遇不可求。
这一类的名将是天生的,没办法培养。
所以一旦折损,那就再也找不到接替的人了。
朱能不懂寇季的心思,他觉得为将领,不在战场上厮杀,那还算什么将领。
虽然他心里有自己的想法,但他还是牢牢的记住了寇季的话。
朱能深刻的明白,自己的见解归自己的见解,关键的时候还得听寇季的。
因为寇季不仅能让他保住命,还能让他打胜仗,立大功。
虽说寇季不会带兵,也不怎么懂得指挥打仗。
但是寇季这些年参与的战事很多,他提出的战术战略,几乎都是稳赢的。
反正直到目前为止,寇季参与的战事,貌似就没怎么输过。
人最怕的就是没有自知之明,自以为是。
朱能出仕这些年,见过的没有自知之明、自以为是的人太多了。
那些人上了战场以后,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是兵圣兵仙降世,上了战场以后,敌人就会如同被收割的麦子一样倒在他们眼前。
可事实上是,那些人还没有收割敌人,就先被敌人收割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能在战场上,很少装大、很少逞能。
该听话,该让贤的时候,他一点儿也不含糊。
就拿此前他们在大理的战事说。
在他和种世衡、狄青三人攻打腾冲府的时候。
种世衡最初的想法是,让朱能率领三万人去偷袭对方的大营。
可狄青主动请缨,说用几千人就能拿下对方的大营。
朱能没有仗着身份比狄青高,去压狄青。
也没有仗着身份去跟狄青抢功,反而将机会让给了狄青。
然后狄青打了一个漂亮的偷袭战。
朱能当时心里很清楚,换做是他的话,他绝对打不出那么漂亮的偷袭战。
所以他佩服狄青的本事,也很佩服狄青的天赋。
所以在寇季调遣狄青入河西,而将他放在后面守西宁州的时候,他一点儿怨言也没有。
寇季在给朱能分派了任务以后,吩咐人上了一桌酒席,为朱能接风洗尘。
在席间,寇季又跟朱能商量了一些细节。
一直到酒足饭饱以后,寇季并没有留下朱能住一夜,而是送朱能去找高处恭。
朱能也没有含糊,带着自己的人,策马离开了古北口。
因为朱能是沙场上的宿将,知道什么叫做兵贵神速。
几日后。
杨文广和刘亨将最后一批凶徒们被消灭的战报送到了寇季手里。
寇季在拿到了战报的那一刻,下达了兵出长城的命令。
古北口内。
数十铁骑一涌而出,奔向了四方,将寇季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一时间,数十万禁军,外带六万多倭军、五万交趾兵,一起冲出了长城。
在大宋兵马出了长城以后,最耀眼的就属于狄青这一支。
狄青属于大宋军方少壮派的代表,又擅用奇招。
所以亲近他的,愿意跟他混的,多是一些少壮派的将领。
少壮派的将领,锐气都很胜。
这一点从之前他们追杀耶律宗真追杀出去百里,就不难看出。
若是换作种世衡等人的话,即便是派人追杀,顶多也只是追杀五十多里而已。
因为超出了五十里,辎重运输的压力就会成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