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
“一直读书读到32岁?”
这得是拖延毕业了多少年的老大难。
“硕士毕业之后,就去院里工作过三年了,不过是助研职称。后来领导劝我再去深造一下,说读完之后就能升副研职称,我就去了,不过,成果总是不足以毕业,今年已经是读博的第四年了。”
25岁就硕士毕业进设计院、工作到28岁读博,结果32还没毕业,看来水还挺深的。
从聊天中,顾鲲也意识到一个问题90年代,“职称”对于国内的体制内的科研人员,是一个极大的压制。
当时民间投资的灵活研发机构还很少。
你有本事没年限,或者论资排辈名额卡死在那儿,职称升不上去,就做不了更多的事情,这种例子都是比比皆是的。
或许,后续挖人就可以从职称方面不得志的人优先下手。
当然了,顾鲲也不是说职称完全不重要,毕竟那也是对人履历和能力的一个衡量标准。但他既然要挖价值洼地,要找容易劝诱到的,肯定要有所侧重。
双方互相熟悉了一下之后,顾鲲就问到了专业问题“杜博士,能不能教我一下船上主要勘测仪器的使用方法,顺便介绍一下你们的作业流程、勘测速度?”
顾鲲前世也是略微会用一些海洋水文观测设备的,因为说到底这些东西的原理都是声呐反射,无非细节机理和精度上有所不同。
但各国的设备操作性差异比较大,学一学还是很有必要的。
杜国伟先简单介绍了一下,还让船上的操作员给顾鲲示范。
杜国伟本人只是负责后续测绘的,并不用亲自操作仪器。因为测量员要求比较好的听力,不是读书人该干的。
顾鲲稍微试了一下,果然上手很快,让人啧啧称奇。
杜国伟半是衷心称赞、半是劝阻地说“顾先生,你是我见过学的最快的,不过这种操作层面的事情,还是我们这边的同志来就行了。
这测久了很辛苦的,对听力要求也高。我们目前每天能够以航运级精度、精细勘测完5乘10海里海域的底部地形,这个速度绝对是可以满足你的进度需求的——兰方港扩建后涉及到的进出航道,总面积大约是50乘50海里,我们50天就能测完了,九月份之前就能把数据报到设计院。”
顾鲲断然拒绝“不,我付了租金,我有权选择怎么使用这条船。再说,你们也不是24小时三班倒开工,对吧,我可以让我的人,接管其中一些班次。至于你,只要负责按照我们取得的数据进行测绘就行了。”
最后的绘图作业,还是需要专业人员来搞定的,顾鲲还没读海洋工程的课,他也绘不出来。
所以,“测绘”可以拆开,测由顾鲲开挂测,绘仍然是杜国伟来绘。
如果将来买数据的人不相信这个测绘精度,那可以再来选一些点抽查复验嘛。
杜国伟还以为顾鲲是嫌他干活儿慢,叫屈道“顾老板,这是很专业的事情,你不能仗着你给了钱就……万一你只追求速度,粗制滥造漏过某些地形细节呢?我们的速度不算慢了!”
正常情况下,是不算慢了。
但你们遇到的挂逼啊。正常测量员要比对确认十几秒的活儿,顾鲲可能直接就一耳了然。
顾鲲再次确认了命令,然后带着高健雄离开了船长室。
站在甲板上,他吩咐道“老高,这段时间你就别跟着我了,也别跑船了,你就留在船上盯着他们,我干活儿的时候你就守着。”
高健雄有微微的动摇和为难,劝了一句“老板,大家都是华夏人……也都是为了国家。”
他这人危险是不怕的,但是毕竟在前线驻守了十年,骨子里爱国那根筋还没扭转过来。
顾鲲知道,高健雄要想被他重用,这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