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对于仓颉的贡献,也是无比欣喜,但他并没有其他想法,而是继续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
如今,炎帝神农最主要的目标,还是完善陶瓷的工艺!
要知道,现在的原始农业还非常落后与艰难。
人们食用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现采现吃,很少有先前储备的东西,唯一能储备的肉,也存放不了太久。哪怕到了冬天,人们也得打猎。有了畜牧业后,冬天才好过了很多,可以随时屠宰牲畜。
而过去储备的,也就是些简单的草料,而不是农作物。
不是不想,而是没办法。
直到在炎帝神农带领人们研究陶器后,人们才具备了安全有效的贮藏手段,因而能够长期储备食物和饮水。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会形成大量获得植物种子
而随着陶器的不断优化,不仅仅是种子,各种物质物质生产储备都变得充盈起来,甚至造成了产品的剩余。但如今很多原始产品交换还是太少,一般部落首领会照顾到民生,很少会放任部落之人饿死。
而这个时期,人们的生产力开始渐渐变得富余出来。
每个部落虽有分工,但大部分人每天需要从事生产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且每个人能生产的产量却随着各种工具推广越来越多。有时候几个人生产出来的粮食,就够养活几百户人了!
虽然生产出的粮食大部分会交给部落,但留到手里的还是有很多的。
毕竟这个时期,还没有明确划分的官位制度,没有负责人事和各种繁杂事务的官员,每个部落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生产者,部落人口增长,生产者也会随之增长,管理者并没有出现空闲的情况。
因此,越来越多的富余产物开始出现浪费现象。
炎帝神农为了解决大家的剩余产品,决定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种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在炎帝部落迅速扩大,虽然还没有货币,但却大大增强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比如你是负责种粮食的,那么你生产的越多,能拿去交换的东西就越多,你自然会愿意更努力一些。
于是,炎帝神农部落很快发展成了实力最强大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