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这个想法无可厚非,再加上其身份特殊,四海能源也毫不犹豫的将这个订单优先安排。
之后就是针对电池的宣传,借助着申请专利的便利,很快这个电池的性能就被传开了,
因为早前说过想要将其运用到民用,那就需要申请专利,否则就会面临着技术被盗,反而被别人申请专利后用其卡自己脖子的事情发生,而这种事情在七八十年代发生了不止一起两起。
所以在能源这边,早早的就开始针对魔改后的电池生产专利,在公开资料之后,这款电池的性能让所有人吃了一惊,并且所有人都认为这应该是电子行业近些年来最大的突破了。因此借助着申请专利宣传这款电池有着天然的优势。
听闻四海能源这款电池的性能,很快一大堆厂商就蜂拥而来,当然这其中不光包括电子产品的厂商,还有很多是做电池的厂商。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同行也很好理解,作为电池生产商,当他们发现一款非常厉害的电池出现在身边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这款电池对于自己的威胁,确认威胁之后,他们就会想到如何能够将这个电池输入自己囊下,当发现无法收入囊下之后,那么他们就会想办法购入授权,以防止自己被淘汰。
对于这种情况,四海能源请示了四海集团之后,决定接受技术授权这个办法,并不是为了培养竞争对手,而是就像之前通报在四海集团内部网络上的事件一样,徐光亮对于所有四海集团旗下的公司的要求,就是以科技为本,而现在有了纳米碳电池这个大杀器,他们不需要做多少努力就能够赚到足够多的钱,那么又何必费心费事的让自己的生产线处于不停歇的状态去生产一些订单呢,不如加技术授权出去每年收取专利费,既不需要自己动手开始做,也不需要参与激烈的电池竞争,岂不美哉?
毕竟纳米碳电池不可能永远没有人突破到这个程度,一旦有人突破到与纳米碳电池差不多的状态的时候,那么惨烈的电池战争肯定会打响,所以不如将电池专利授权出去,四海能源这边则将自己的精力放到国家需要的安全项目上来,并且以研发为主,永远占据电池专业的最前沿,只有这样自然能源才会成为下棋者,而不会被棋子所伤。
并且用于制造这种电池的纳米碳材料,只有四海集团旗下的一些公司能够生产,等于说对方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电池卖出来的利润其中有2/5都需要交给四海能源,这种别人辛辛苦苦给自己打工的感觉实在是爽,往后的日子只要在能源能够占据科技的前沿,那就不怕被别人拖下水,可以说是稳坐钓鱼台。
很快技术授权大会就开始了,多个电池领域方面的公司来到四海能源这里购买纳米碳电池技术授权,其中不但包括国内的公司,国外的很多知名电市场上都跑过来进行了购买。
授权当天不光电池厂商到了,甚至一些汽车厂商也都到场了。
他们到来自然是有诉求的,好几个汽车厂商希望能够与四海能源合作开发一款,针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汽车电池,实际上新能源汽车也就咱们俗称的电动轿车一直是有问题的,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续航问题。
现在的电动轿车满电也就只能跑个两三百公里,作为一个代步工具来讲它仍然是不太实用的,并且受环境影响较大,根据之前卖出去的数据来看,用户普遍反映一个问题,那就是夏天和冬天续航能力相差近1/3。
不要小瞧这个数字,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这代表着夏天,你充满一次电可以跑三天,而且还可以开空调,而冬天充满一次电,你只可以跑两天,甚至为了能够多续航,你都不敢开空调,否则一天电就没了,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以至于很多购买了电动汽车的人直呼上当。
但是现在电池的技术已经好久没有突破了,以至于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但却没有办法解决。就在所有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