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讲学(1 / 2)

文帝本纪 容潋 2187 字 2021-09-08

不出几日,各家都得到了崔致的消息,连尚在建阳的卫家都收到了京城的信。

卫家三年丁忧期满,京中迟迟没有起复的消息。正犹豫不知是是元晗另有安排,安静等着,还是让卫蕴冬在元晗面前提一句时,崔致的书信送到了建阳。

卫家这一辈五个女儿,只有卫执芸和卫执茗考中了进士,卫执萍有功名在身,剩下两个还是白身。

众人传阅了崔致的信,卫执芸看着卫传道“母亲,我去。”

卫执茗立刻反对“不行,大姐,你要留在卫家,我去合适。”

卫弗死后,卫家现任的家主是卫传。可她自知没什么能力,卫家的决定多由卫执芸做主,所以才有了卫执茗说的,她要坐镇卫家不能远离。

“崔相信中说了,派遣的使团以杨茵为首。大姐不论出身资历都高过杨茵,反倒不合适。”

卫传也赞同“茗儿说的有道理。你若是在使团中,杨茵若是顾及你,她不好做事。若是寻常对你,你不好做事,还会惹来猜测。茗儿却是正好。她虽然比杨茵早一科,但也没什么资历。”

卫执芸皱眉“我是担心陛下对我们另有安排,我们若是贸然参与使团一事,恐怕会打乱陛下的计划。”

“大姐,陛下兴许就是在等我们表态呢。我空有一个进士的功名,还有卫家的家世,其余一无所有。陛下即便有安排,也是对你的。又或许对我的安排,就是跟着使团去高丽呢。”

卫执芸一时无法反驳。

“崔家去的是一位旁支的小姐,也能看出崔家的态度,要以杨茵为首。所以还是我去最合适。”卫执茗最后再加一把火。

卫执芸沉吟“先去信一封给崔相,言明咱们的思量。陛下让她给士族传信,而不是直接下旨,也是存了灵活调整的意思。若是情况有变,在换人也来得及。”

相比于卫家在祖籍丁忧的消息不畅,赵家定居京城,各种小道消息知晓得更多。

“荣安公主二嫁高丽,基本上是定下来了,只等高丽王进京求娶。听说陛下选了许多匠人、医官陪嫁,还有大量的典籍。现在要派遣讲学的使团,所图非小。”赵风向赵晋说着得到的消息。

赵晋皱眉“陛下如此重视,论理,应当是让嘉儿去的。可是她和杨茵,这几年虽然不再剑拔弩张,可心里依旧是芥蒂深重。此番以杨茵为首,远在异国,她恐怕要吃亏。”

赵南嘉这几年性子沉稳了些,但依旧书生气十足。赵晋担心她在外会吃亏,赵风更担心她坏了元晗的计划,连累赵家。

“那让惜文去?”

赵惜文也是赵家的旁支,但是比起崔家那位旁支的小姐,还差的远。

“惜文这次只在二榜挂了个末尾,学问上恐怕有些不够看。”

“学问倒是没有品性重要。”赵风解释,“听崔相的意思,陛下更看中的是人品。惜文虽然学问上弱了些,但难得的是心性坚定,人又比嘉儿灵活懂变通。她若是愿意,再合适不过了。”

一时间,各士族因着派遣讲学人选一事,书信往来频繁了许多。

高丽王的仪仗在沿途各驿馆和杨茵的指引下,见识到了大周的地大物博人文风物。姜和信眼见着高丽王对于大周的向往日渐浓郁,心中的不安也日渐加剧。

老高丽王虽然派遣生员入大周,也只是学习大周的文化,并不如新王这般狂热。因此,姜和信对于总在高丽王耳边述说大周风光的杨茵,愈发排斥。

杨茵对于姜和信的态度一清二楚。高丽王原本就对她心存不满,杨茵每每被姜和信针对,总是示弱,更是激起了高丽王的反感。姜和信越是反对,高丽王就越亲近大周。杨茵甚至想,将来在姜和信落败之时,扶她一把。

一路走走看看,仪仗直到腊月,才进了京城。

景成四年十二月初六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