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 计划(一)(1 / 2)

文帝本纪 容潋 2395 字 2021-07-26

景成元年六月一日,经左相崔致举荐,李秋爽奉诏进京,授督察院正四品中书舍人。

这无疑是给李秋爽这样的南朝遗民树立了一个例子,皇帝用人不拘一格,只要有才学,不论身份,都可以入朝为官。

元晗在宫中设宴,出席的人只有崔致李秋爽和赵风。

“数年不见,夫子风采依旧。”

元晗私下依旧沿用旧称,对崔致是,对李秋爽也是。若是崔致,答一句“劳陛下惦念”,这番叙旧也就过去了。

李秋爽不一样。

她笑着对元晗说“臣日盼夜盼,唯恐陛下忘了臣。好不容易盼来诏书,可不就是容光焕发精神奕奕。”

元晗也笑了“朕的诏书可不是白下的,夫子当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行。”

几人笑言了几句,说起正事。

“李夫子对李竹这人怎么看?”

李秋爽皱眉“李竹这人不熟,我对她母亲李良峰更熟悉一点。”

“愿闻其详。”

“李良峰原姓马,被皇室赏识,后来赐姓的李。她颇有才学,于治国之道也有见地。只是皇帝昏庸,只知享乐,诸多政令都不得推行。否则先帝统一南北的时间,还得再拖几年。但是李良峰一直忠心耿耿,如果要找人托孤,她是唯一的人选。”

李秋爽说话毫不避忌,元晗并不在意。

“夫子怎知南朝皇帝会找人托孤?”

“哈哈,李庐那德行我还能不知道。八成是藏了一笔钱,把复国的任务交给李良峰了。可是没想到李良峰死了,所以现在是李竹做主。”

李秋爽能通过元晗问的人,猜到事情的前后经过,全依赖于对李氏族人的了解。

“所以夫子觉得,怎么把李竹这人引出来?”

“那些在沈州的皇族近亲,挑一个血脉最近的,最好人软弱一点或者年纪小一点,放到京城来,李竹自己就找上来了。”

“她不会怀疑吗?”

“李竹是李良峰的长女,但是李良峰最看好的是老三,可见她这人做事与李良峰不是一个路数的。就算有所怀疑,也会尝试。陛下要做的,就是不能打草惊蛇。”

元晗的计划在心中又完善了一笔。

宴席直到宫门下钥才结束。

元晗洗漱完毕倚在榻上醒酒,揉着眉心问青岚“沈州那边有信儿来吗?”

“回陛下,还没有。”

召李菁进京,势必要有个合理的理由。元晗派了工部的人去,为李菁伪造一个改进车驾的工艺。到时候进献到御前,就可以名正言顺召她进京了。

“派人催一催,李陵这边还要做准备。”

沈州路远,本以为还要等上不少时候,没想到很快就来了消息。

沈州刺史郭亮上表为李菁请功,言称她改良出了耐寒的稻种,已经在沈州青玉县试种,亩产量有望提高两成。

这大大出乎了元晗的意料。她安排的是工部的人,怎么最后成了农事上的功劳。不是她的安排,难道是真的?李菁一个才十岁的孩子,有能耐改良稻种?

不仅仅是元晗这么想,朝臣们也大都不信。户部司农司的主事,更是要求和李菁当面对答。虽然这样召她进京,更是顺势而为,可这计划外的变故,让元晗有些不安。

究竟是李菁天赋异禀,还是另有人暗中操作?

但无论如何,亩产提高两成,如果是真的,那便是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

元晗也就顺势恢复了李陵的美人份位,频繁召幸。

承恩车接连四日停在福熙宫门口,阖宫侧目,就连张疏桐发现有了身孕,都没能中断李陵的“盛宠”。

然而,真实情况并不是众人想象的那样。

李陵行完礼,照旧有一碗黑褐色的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