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迁都,失去了这样的地位,百姓肯定不乐意的,而且论起天下哪里的百姓对大邓最为忠诚的,就当数南阳了,南阳是我大邓的龙兴之地,尽管如今我大邓之版图幅员千里,治下百姓不知凡几,但是真正能够称得上邓人之称的就只有南阳百姓,这些人才是我大邓最忠心之人,如果失去了这些人的支持,大邓的根基也会随之动摇的。”
诸葛亮这么一说,邓灏便明了了,南阳百姓的感受真的很重要啊,邓国立国至今,出力最多的就是南阳人了,现在邓国各卫兵马中,核心力量还是南阳人,别的不说,就说宿卫宛城的羽林卫五万精锐中,超过八成都是南阳人。
“那诸葛师兄以为这三个麻烦应当如何解决呢?”邓灏又问道。
诸葛亮想了想,说道:“先说世家贵族吧,世家贵族虽然势力强大,但是无法左右我大邓中枢,而且他们依赖的是家族传承,而不是朝廷,因而朝廷在哪里,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太过重要,他们之所以会反对,究其原因就是迁都损害了他们些许利益而已,但是这点损失他们也还是能够接受的,说到底,他们也只是随波逐流罢了,迁都不迁都他们其实并不是太过在意的。”
邓灏点了点头,不错,世家贵族依赖的是家族传承,迁都固然会有些损害,但是并不是太大,他们反对迁都,无非就是想着维护自己的利益,迁都不成他们没有什么损失,成了,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其二就是南阳百姓了!”诸葛亮继续说道:“南阳百姓会反对迁都究其原因就是不希望失去了高人一等的地位,虽然这些很庸俗,但是却是人之常情,想要解决也很好解决,只要殿下能够在迁都之后,保障南阳百姓的地位,那自然也不会有人反对了。”
“那如何才能在迁都之后保障南阳百姓的地位不受影响呢?”邓灏有些苦恼了,都城都迁走了,还怎么保证啊。
诸葛亮说道:“殿下,谁说一个国家就只能有一个都城的?”
“难不成还能有好几个都城吗?”邓灏反问道,自古以来,国都就只有一个而已。
诸葛亮笑了笑,说道:“不然,其实此事也有先例,先秦时期,雄霸西陲的秦国,在迁都咸阳之后,故都雍城地位依旧不减,虽不及咸阳,但是在秦国诸城之中,地位也尚崇高,历代秦王行冠礼都是在雍城的,而今日我大邓也可效仿,迁都之后,可将宛城定为南都,留宗室驻守,地位于北都等同,如此一来,虽朝廷不在宛城,但是地位不减,这样一来,也可减少宗室的抵触。”
“宗室抵触迁都,最大的原因就是一旦迁都之后,他们的利益会遭受重创,殿下可以进言,将宛城定为南都,一部分宗室迁往新都,一部分宗室留守宛城,两都并存,如果还是不放心,南都也可防线朝廷,设立三省六部。”诸葛亮说道。
诸葛亮的想法让邓灏眼前一亮,这个办法很好,也可以向天下人表明态度,那就是无论朝廷在哪里,南阳依然是邓国最重要的根。
“好,诸葛师兄不愧是当世大才,此举一下子就解决了好几个麻烦了,不过两都并存亘古未有,此事还需奏请父皇,请父皇定夺才行。”邓灏说道。
“那是自然的,只要能够解决两都并存的问题,那殿下大可以与宗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其说服,而宗室之中,影响力最大的当数汝南郡王、桂阳郡王、长沙郡王、武陵郡王和上庸郡王了,只要将这五王说服,那宗室便不再是阻力,另外殿下还需要取得晋王、魏王、齐王、楚王几位殿下的支持。”诸葛亮说道。
邓灏点了点头,说道:“五王之中,汝南郡王和桂阳郡王皆是国之重臣,唯父皇马首是瞻,只要这件事对大邓的千秋大业有好处,父皇也支持,他们不会反对的,唯一存在变数的便是长沙郡王、武陵郡王和上庸郡王了,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长沙郡王和武陵郡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