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成就金丹(1 / 4)

就这样,蜀山大弟子独孤宇云下山了,他轻轻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走了,蜀山依旧是那个蜀山。

拜入清绝道人门下之后,李玄常和司徒钟就换了住处,搬到了灵气更加浓郁的洞府居住。

虽然他们入门不过几年光景,但架不住他们修为高深,直接拜入掌门门下。

因此,他们的地位直线上升,在蜀山下一代弟子当中,除了独孤宇云之外,就以他们为首。

平时,司徒钟还是跟着师弟们一起做早课,练剑,听长老们讲道。

而李玄常却是关闭洞府,进入闭关当中,他已经到达筑基巅峰,下一步就是踏入金丹,而这一步尤为重要。

洞府密室当中,李玄常盘坐于石床之上,五心朝天,直接入定。

对于他而言,入定犹如举手投足的本能,随后他就渐入清静忘我之境,心灵遁入虚空,无执无着,无住无碍,无我无人,无生无灭,亦无天地万物,唯一灵不昧,万念不生。

自然而然,即觉丹田灵液暖暖,气感郁郁。

道经有云,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

当此之时,若依常理来说,他就该导引气感,循行任督,点燃意志之火,凝液成丹,成就金丹雏形。

但他依然无动于衷,一灵不昧,万念不生。

事实上,凭他的精气神本源之强盛,积累之浑厚,心境修为早已踏入极高的境界。在秦时的世界当中,他早就可以强行踏入金丹之境。

但那样做却是得不偿失,或许有一定的几率能够成功,但此种几率太小,强行为之,他更大的可能是身体内的血肉精气被金丹吸干,精神无处依存,整个人虹化而去。

这就是世界的束缚,浅水养不出真龙。

如果说秦时所在世界的天地灵气是偏向惰性、硬性的话,那么仙剑的世界,天地灵气就是偏向活性、灵性。

上一世,主动感应天地间的游离的灵气很难,吸收更难,九成九的习武之人最多是在修炼内功时借由呼吸吐纳的功夫与不知不觉中被动吸入一星半点儿,实际增长功力的效果极差。

就算先天境界的武者,主动与被动双管齐下,所能吸纳的天地灵气也很是有限,唯有元神大成者,才能尽可能的吸纳天地灵气。

而道家的功法却是极度契合自然,能够调动天地间离散的灵气,所以,诸子百家当中,阴阳家和道家都是法爷般的存在,无论是功法还是招式,都比其他的百家强出不少。

但这样,也造成了一个缺陷,对弟子的天资要求很高。

而在仙剑的世界里,此方天地间的灵气的性质很是灵敏活跃,而且浓度和精纯度都增加了何止几倍。

因此,不论什么境界的修行者,就算一介未曾修炼过的普通人,只要有意无意间触发灵感契机,都会感应和吸纳到一部分天地灵气,一旦灵感契机因为心境、情绪等等的混乱影响而消逝,则又感应不到天地灵气。

所以,才有江湖上修炼到的顶峰武者在拜入修仙门派后一飞冲天,他和司徒钟都是这样的例子。

此间关键,似乎在于两个世界的天地灵气自然运转的潜在规则不同!

表现出来的大致差别,上个世界修炼慢,只能吸纳少数灵气,再结合人体本身的气血,形成了独特的真气。

而真气出体后不仅控制很难,而且很容易消散,精神力除了能够增强感应能力,加强武道意志之外,基本上无法有其它作为。

而这个世界,除了更容易感应和吸收天地灵气,修炼出更高一级的灵力之外,还有灵力劲气及元神中的精神力在出体后,藉由天地灵气的超强灵性为介质,能够传播的更远,能够产生更多微妙的形态变化和运用方式。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