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错乱的历史(2 / 2)

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太甲。

他继位之初,任意地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朝政昏乱,又破坏汤制定的法规。伊尹百般规劝无果,于是将他放逐到桐宫。在桐宫三年,他悔过自责,后重新当政,诸侯都归顺商王,百姓得以安宁。

孟子·万章上》记载“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伊尹就把他赶下台,放逐到商汤的坟墓所在地桐宫,由伊尹摄政。)

而在战国时期一名魏国史官做写的《竹书纪年》当中,伊尹篡权,后被太甲反杀,不似为人臣者。

然而,巧合的是,在几十年前灭亡的宋国史书记载当中,同样有这么相似的一段。

宋国的祖先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其人被分封为周天子的诸侯,建立宋国,都城为商丘。

所以,两相验证,则证实了儒家所存在的漏洞。

其实,不仅如此。

三皇五帝的旧事也被挖了出来,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这与儒家所尊崇的禅让美德发生了极大的冲突,这些史实,不仅在《竹书纪年》当中存在,也在东周所藏的史书中有过详细记载。

而在儒家《论语》当中,孔子却对舜有过极大的称赞,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意思是,尧舜虽在高位,掌握国家权力,却一点也不为一己之利,而是全心全意为天下百姓。

《孟子》一书中也曾提到,“”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这一点,再度将儒家两位先贤所推崇的完美君王形象打破。

而且,儒家所大肆批评的商纣王的真实面貌也被还原,这些史料来自宋国和燕国。

史籍所载的文字皆由甲骨文记载,但此时尚处在先秦时代,甲骨文虽然有些难认,但并非无人认识。

宋国记载,武王伐纣,乃是由其先祖微子启里应外合,趁纣王东征,才一举攻下了朝歌。而所谓的妲己乱政,牝鸡司晨之事,也做了记载。

当时的商国,女子也可以当官,历史中第一个女将军便是商朝的妇好。

若这仅仅只是一家之言也就罢了,但在燕国,也有着相似的记载。

燕国是谁建立的?是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燕国所留下的史书与昔日商朝后裔留下的黑历史一对比,真相也就呼之欲出了。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