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收买人心和北伐(2 / 3)

给玩死,像朱元璋那样搞个巨额的银票,大宋应该是不缺钱了。

按理来说。

赵官家这样当众宣布诏书。

并不“合法”。

中书舍人不愿意起诏也没办法。

门下给事中要是不配合也没办法。

在元丰改制之后,中书舍人的职能就变得更加固化,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根据皇帝的旨意来拟草诏书,也就是“词头“。

但与此同时,他也就拥有了一项其他大臣都不曾拥有的特权,那就是如果他认为这些诏书不合法规或者情理,那么无论这些诏书是根据皇帝还是宰相的旨意而立,他都可以拒绝起草诏书,即封还词头。

与其他事务不同,这一权利是受到宋朝法律保护的

事有失当及除授非其人,则论奏封还词头。

因此,即便皇帝或者其他大臣心有不满,也不能明目张胆地进行报复,要么放弃本次诏书,要么新立中书舍人。

皇帝还可以不选择用正当程序发布诏书,如唐朝时期就出现了大量的斜封官,他们的上任全部未经其余机构考核,而是皇帝直接任命,宋徽宗也曾滥用“御笔“行下。

在这种绕靠法律和正常程序的情况之下,封驳制度也无能为力,只能任由皇帝幕后操纵。

而赵官家这一道政令虽然是没有走正常程序,可它属于这些文官眼中的仁政。

于是所有人都在新任首辅吕好问的带领下山呼万岁“陛下仁德,泽被苍生,请奉诏书,宣布天下,使天下明知陛下仁厚爱民之意!”

吕颐浩吕相公依旧当着他的枢密使,反而是与世无争的吕好问登上了相位,授文渊阁大学士,紫金禄银袋大夫。

百官响应,群臣直呼圣明,赵官家享受了登基以来最大的欢呼声和群臣们的簇拥。

这一手,赵旧也是跟无数的穿越者们学的,虽然他弄不出来航母大炮蒸汽机,也不会什么三酸两碱,更没有过目不忘的头脑,但,依葫芦画瓢倒是有一点心得。

又过了许久。

“此诏,当奉行天下,朕当告知于宋国臣民,咸使闻之。”

……

赵旧缓缓地站起了身子。

来到了大臣们面前。

虎视眈眈望着群臣。

言道

“太祖有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可诸君抬头往北看,别说是卧榻之侧,就给咱们的床都被人家硬生生的夺去了一半。

一个楚国,一个齐国,还有一个燕国,一个秦国。

朕不知,金人还要弄出多少个国家,还要过分的什么地步,可朕已经瞧见了,刀已经架在了我的脖子上。

尔等,作何感想?”

群臣冷漠。

刚刚发暖的身躯顿时一僵。

哪壶不提开哪壶,赵官家这是打算撕开身上遮羞的布?完全不要体统了?

刚刚还宛若圣明的赵官家。

缓缓的抽出来腰中的汉剑,轻抚着剑身,锋芒毕露,言道

“古语有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古语有云,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古语有云,内外诸夷,凡敢称兵者皆斩。

古语有云,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古语还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绍兴二年,朕,赵构宣战金国,夏国,齐国,燕国,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战!

不少人心中都涌现出了一股热血。

也有理智的大臣担忧着大宋的未来。

众人久久无言,原来赵官家在这里等着他们呢,怪不得有如此仁政之举。

可是,大臣们也没有反对,或者说在赵官家的有意操控下,如今的朝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