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叶子”汽车驶入世博(2 / 3)

理想。

沪上汽车技术中心设计马总监认为未来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对于造型设计更加敏感和关注,因此平直而功能化的简单机械形态不会受欢迎,而过于绵软的柔和有机形态也不会流行。

2030 年的汽车设计既不是过度柔软的,也不是纯功能化的,而是做到很好平衡的自然形态。

叶子概念车可以通过像植物光合作用的光电和二氧化碳吸附,以及风电等自然能源转换技术,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驱动汽车。汽车从能源消费者转变为能源生产者,这种“能源转换”和“负排放”理念开创了新能源汽车的新领域。

车如其名的“叶子”,凭借车顶的大叶子牢牢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大叶子是部奇妙的光电转化器,它向人们讲述通过模拟自然界中叶片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还通过“叶子”上的“叶脉”显示能源流动的特性。

不仅如此,“叶子”的太阳能技术中采用自动追踪阳光系统,无论阴天、雨天,“叶子”都能吸收太阳能,实现能源最大化利用。

但它的“法宝”远不止于此。

据上汽集团上海汽车技术中心刘启华博士介绍,“叶子”以电能为主要动力来源,其追求的是革命性的自然能源转换技术概念。

“叶子”的光电转换技术,风电转换技术、二氧化碳吸附和转换技术,将把能源消耗和能源制造有机结合在一起。

通过转换利用每一份自然能源,叶子将自己融入自然循环中,表达了一种车与自然合为一体的美好概念。

“叶子”的四个车轮就是四个风力发电机,通过捕捉散逸的风能,将风能转变成电能,充入自身电池储存能源,形成辅助电驱动系统,最大限度地拓展利用新能源。

“叶子”车体采用可吸附二氧化碳的有机金属结构(ofs),能模拟绿色植物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释放出电子,形成电流。

生物燃料电池再将产生的电能给锂电池充电,由电机驱动汽车。

同时,它还能将光电转换中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碳通过激光发生器转化成电能为车内照明,或转化为车内空调制冷剂。

不仅仅是“零排放”,更是“负排放”的实现,起到了净化空气、缓解温室效应、改善自然环境的效果。

未来城市环境会更美好,智能交通网络可避免事故的发生,人们出行时更愿意享受周围环境带来的乐趣。

因此叶子概念车在设计上借鉴四轮摩托车、高尔夫球车和敞篷车的理念,让乘员充分亲近大自然,并且没有过多考虑高速行驶和安全性的需求。

《2030,行》,未来交通愿景

在世博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里,游客花上 3 个小时排队争睹描述未来交通愿景的大片《2030,行》,除了流连绚烂夺目的银幕效果,感动温情的故事,也在寻找通往未来交通愿景的答案。

城市化的进程尚在持续,但在《2030,行》中,车辆私人化与城市容量不再发生抵触,一切都变得畅通无阻。

这部由著名主持人曹启泰参与制作的影片,讲述了 2030年的城市生活。

那时,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成为现实。

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如一个蝙蝠定位系统,交通系统会自动指挥车辆做出最优化的驾驶策略,并更好地将车流分配到不同的区域内。

堵车长龙和交通事故将远离人们的生活,小孩、盲人也能驾车出门。

影片的故事情节也很精彩,讲述了一对父女、一对夫妇和一对恋人的故事。

著名歌星周华健也出现在影片中,参加全球直播的 2030 年音乐会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