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文质彬彬才是君子形象(2 / 2)

孔门学渣 我说那个谁 1208 字 4个月前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樊迟问先生:一个人怎样做才算得上是智。先生说:尽自己的能力去推广礼制、道德,让更多的人遵从礼制、道德,让更多的人懂得礼制、道德。尊敬鬼神,祭祀鬼神,但又不迷信鬼神,不被鬼神束缚。这样做就可以说算是智了。樊迟又问先生:一个人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仁。孔子说:仁者勇于承担别人不愿意承担的事,在论功劳面前总是把自己的功劳放在别人的后面。也就是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吃苦放在第一位,享受放在后面。这可以说是仁了。”

“傻啊?呵呵!”乐歌问道:“这个樊迟是什么人?”

“他?”曾参回答道:“樊须:字子迟,亦称樊迟,齐国人,比先生小三十六岁。”

“哦?”

“他是个农民出身,不过很好学。”

“哦?”

“他曾向先生问种田种菜的事,先生答以‘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

“呵呵呵!”乐歌笑道:“你先生五谷不分!”

“先生骂他:小人哉,樊须也。”

“哈哈哈!”乐歌听了,大笑。

“乐伯伯?”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继续阅读!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智者喜爱水的柔静,仁者喜爱山的沉稳;智者喜欢动中有静,仁者喜欢静中有动。智者能够从生活中得到快乐,仁者永远存在于别人的心中。”

“什么意思?”

“先生说智者与仁者的不同,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具备这些品德。”

“什么意思?”

曾参又解释道:“先生的意思是:智者生活得很快乐,为自己而活。而仁者,为别人而活。所以!仁者寿!”

“何谓‘仁者寿’?”

“也就是!别人永远记得仁者的恩德。”

“哦?”乐歌应道:“你先生希望天下人都是仁者,有仁心。这样!天下人才会有幸福地生活。都自私的话?天下大乱。”

“然也!”

“可是?唉!”乐歌想说又不想说了。

“乐伯伯?”

“那只是希望、梦想而已!在乱世中,在现实生活中,人都是自私的。所以!我们要是过于无私了,我们生活得就不会太好!唉!不跟你跟争了,你继续往下读吧!”

“是!乐伯伯!”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齐国通过礼制、德治的教化,可以达到鲁国现在的这个样子,鲁国通过礼制、德治的教化,就可以达到先王周朝的礼制之道了。”

“什么意思?”乐歌追问道。

孔门学渣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