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新史记·太宗本纪》(前元)一(1 / 4)

孝惠皇帝驾崩时,太宗皇帝还是襄城侯,在孝惠诸子中排第四位。

孝惠长子即为孝怀皇帝,次子为淮阳王刘疆,三子常山王刘不疑,五子为轵侯刘朝,六子为壶关侯刘武,七子刘太。

孝惠皇帝三年,常山王刘不疑薨,无后嗣,吕后便让襄城侯刘山继承了常山王位。

由于刘山的名字与常山王的王号重复,故让刘山改名为刘义。

在刘义成为常山王后,留下来的襄城侯,被吕太后赐给了孝惠七子刘太。

之后,刘太又被移封为平昌侯。

孝怀皇帝四年,皇帝驾崩于未央宫,无有后嗣;淮阳王刘疆、常山王刘不疑又早已死去。

出于兄终弟及的传承规则,本该让孝惠皇帝的次子刘疆继位,但刘疆体弱多病,经常病卧,吕太后便让孝惠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即常山王刘义入继大统,并改名曰弘。

太宗皇帝继位时不过九岁,所以大权都掌握在吕太后手中,是为了避免太宗皇帝年少,破坏国家政策的缘故。

在孝怀皇帝因怨怼吕后而心怀愧疚,抑郁而终之后,刘氏宗亲对于孝道看的尤其重,其中又以太宗皇帝为翘楚。

太宗皇帝登基之后,空下来的常山王位,被吕太后赐给了轵侯刘朝。

大哥、三个相继离世,二哥和五个弟弟又皆为诸侯之后,太宗皇帝便安下心来,专心在未央宫接受皇帝太傅张苍的教导,并以‘年少’为由,将三个弟弟留在了身边亲自照顾。

太宗皇帝前元一年八月,淮阳王刘疆薨,令壶关侯继承淮阳国祚。

至此,太宗皇帝的三个兄长都幼年夭亡,剩下三个弟弟中,两人为诸侯。

同年年初,重置太尉官,命绛侯周勃担任太尉,实际上是由于吕氏子弟出于周勃、陈平二人支持吕后遍封吕氏为王侯,而替周勃在朝中美言的缘故。

太宗皇帝前元二年十月,吕太后认为吕王吕嘉实在是太嚣扬跋扈,并没有国君的样子,于是废除了吕嘉的王位,改由肃王吕台的弟弟吕产为吕王。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吕产和吕禄开始心怀不轨,逐渐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

同年夏天,大赦天下,并封了齐悼惠王的第三子刘兴居为东牟侯,这是陈平和周勃借此,在向齐悼惠王的儿子们示好。

太宗皇帝前元三年正月,太后召赵王刘友进京。

刘友的王后是吕氏女,是被吕氏子弟强塞给了刘友,刘友不喜欢她,而喜欢其他的姬妾。

这个吕氏的女儿很嫉妒,恼怒之下离开了家,到吕后面前诽谤刘友,诬告刘友曾经说“吕氏怎么能封王!太后百年之后,我一定收拾他们。”

太后闻之大怒,因此召赵王来京。赵王到京后,太后把他安置在官邸里却不接见,并派护卫队围守着。

太宗皇帝看到刘氏宗亲受到了苦难,便以此委婉的向吕太后相问。

吕太后说“我惩罚赵王,不是因为赵王后是吕氏的缘故,而是因为赵王身为一国国君,却整天沉迷在后宫的女人之事上,实在是有损刘氏的威严啊?”

太宗皇帝闻之心安,吕太后又说“皇帝不用担心,我虽然是吕氏,但却是刘氏的太后,囚禁赵王,其实是想让赵王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好好替高皇帝的天下看好赵国。

赵国处于关东最险要的地方,对于北方匈奴的防御起到至关重要的重用,所以太宗皇帝再三拜谢太后,说“幸亏有祖母在,才使得孙儿没有辜负太祖高皇帝的天下。”

就在此时,吕产和吕禄一起商议道“如今刘氏宗亲人丁太过旺盛,我们要想成大事,必须让刘氏宗亲一个个死去啊?”

于是,吕禄便假借吕太后的名义,交代那些看管刘友的卫士,不给刘友饭吃。

赵王的臣下有偷着给送饭的,全都被吕禄抓起来问罪。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