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如今来了多少人,大概驻扎在什么位置。”
朱由榔沉声向郑经发问,这一次态度却是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他此刻只想了解清楚倭寇的虚实,以便于明军正面毫不留情的击溃之。
“回禀陛下,据臣所知倭寇此次集结了六万人之巨,其中应该不乏假倭,但真倭也不在少数。”
郑经回答的十分的谨慎,并没有一拍脑袋就说出大话来。
本来呢东南的倭寇是以假倭为主,真倭只是少数。
可近年来情况似乎发生了一些转变,越来越多的假倭从扶桑来到大明东南沿海。
具体原因尚且没有定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利益使然。
无利不起早,若是利益没有大到倭寇无法拒绝的程度,他们为何会远渡重洋,抛家弃子来到大明东南沿海劫掠?吃饱了撑的吗?
一开始他们肯定是满足于东南沿海各大豪商的豢养,但后来渐渐的就不满足于此了。
具体两者的关系究竟如何,朱由榔还要命人仔细去查,但眼下他急于听一听郑经怎么说。
“接着说下去。”
郑经点了点头,沉声道:“陛下,据臣所知,倭寇基本上都盘踞在了泉州城以外的散落的几十个小岛上。这些小岛基本上都是无人居住的,不过也有一些是当地渔民定居的小岛。”
朱由榔微微颔首。
“这么说来,他们也是很谨慎了。”
如果倭寇只是盘踞在其中几个小岛的话,明军应对起来很是轻松。
只要封锁一定的海路,基本上就可以瓮中捉鳖。
但如果倭寇分散在几十个小岛,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
明军的水师规模数量虽然庞大,但也不是无穷无尽的。
虽然勉强可以封锁海路,但是如此一来兵力就会相当的分散。
这样倭寇就相当于寻觅到了可乘之机。
即便正面战场上倭寇赚不到便宜,也完全可以利用机会跑路。
明军是不可能全部封锁之的。
这也是困扰朱由榔的一大难题。
沉默了片刻,朱由榔吩咐道:“明日一早,爱卿带朕去看看,朕也想要看看如今泉州水师是怎样一副模样。”
朱由榔要做的可不只是鼓舞士气那么简单,而是想要针对性的做出调整。
要想做到万无一失,就不能留有任何的隐患。
朱由榔当然是相信郑经的,但郑经毕竟太年轻了,有些地方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朱由榔要做的就是查漏补缺,将能够做到的事情做到极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