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商品。
大家第一感觉是dp、摇头丸、冰毒、麻古、三唑仑等等这些。
其实每年成交额最大的上瘾商品是糖、烟、酒。
没有违禁品,普通老百姓可以生活。
很难想像没有糖、烟、酒精。
普通人的日子该怎么过?
之前提到过,印度的穷人买不到酒,急到喝油漆。
虽是特例,可管中窥豹。
对于有些人来说,真的很需要酒精。
张一这次来印度的目地很简单。
就是为这些人的未来谋福址。
55度伏特加,零售价每瓶卖约7米元、约500印度卢比。
次一级啤酒,零售价每瓶只卖约33米元、约240印度卢比。
这样的价格放在天朝,绝大多数人都能喝的起。
每月一箱轻松消费。
但放在印度,目前而言仅有12~17的人。
可以做到无压力,每月消费一箱。
印度前12的八九百万人,年收入水平差不多和香江类似。
随后的98类似中欧,相当于全球范围内中等收入水准。
前两类11是真正的中阶。
约等于沙俄全国人口,市场很大。
这部分人也是购买天朝商品的主力。
也是克洛斯农场的客户群。
有能力出国旅游的人也包含在内。
再向下40的人口,完全就是南亚穷人的大集合。
类似孟加拉、巴铁。
这部人也印度政府称为中阶。
实际每天包括食物,人均消费不超过三米元。
至于最后的5亿人,生活水准和非洲的穷人相当。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潜力市场。
未来可期。
“太慢了”
办理入境过程中,哈维在张一背后嘀咕一句。
和天朝一样,印度不对米国免签。
不像进入文莱、太阳国。
比回自己家还方便。
像上坐公交车,上车刷卡。
整个过程执续近两小时,五人才得以顺利离开机场。
“酒店定了吗?”
张一看向哈维问。
“定了,‘印度门’附近一家酒店。”
彼得拦下两辆出租车。
不是三蹦子‘突突’车。
颜色类似,上黄下绿的“大使”牌出租车。
这款车挺出名,是一款印度特色车型。
正常而言,流线型汽车是趋势,而“大使”牌汽车是很老式的曲线。
神似第一、第二代的某瑞,看上去像面包。
毫无美感。
按理说,这么丑、这么落伍的车注定该被淘汰。
却意外存活了下来。
因为裹着头巾的锡克教徒需要它们。
需要给包裹着的大头巾留下头部空间。
出租车里播放着听不懂印度流行音乐。
张一好奇打量着车外。
空气中灰蒙蒙的,给人一种压抑感。
马路上没有明显的塑料垃圾,整体还算干净。
慢慢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汽车也越来越多。
大都是铃木奥拓、雨燕。
现代i10、本田、塔塔nano,一系列两箱微型车。
德系三架马车,暂时没有找到一辆。
四十多钟后。
两辆出租车一前一后到达泰姬陵酒店。
酒店建筑气派。
环境绿树成荫。
服务生衣着整洁、有礼貌。
第一感觉很不错。
只要不在意价格,一切都很好。